扎根38载,穷山村变“金窝窝”

2020-12-28 17:41:09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沈礼]
字体:【

湖南日报记者 罗徽

12月22日一大早,临武县南强镇两广村,62岁的邝哑巴像往常一样来到村集体的菜地,看着一株株新长出的芥菜苗会心一笑,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往地里浇水、施肥,一天干满8小时就能拿到80元。

在60岁之前,邝哑巴没想过能这么轻松地挣着钱。他一出生就不能说话,家里人给他取了这个不太好听的名字。也因为不能说话,学习有了障碍,又缺少一技之长,在外面找不到工作,他成了贫困户。

邝哑巴有口不能言,心里却清楚,现在能每天领工资,年底拿分红,一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全靠村党支部书记欧爱国帮忙。

近些年,欧爱国组织全村发展种养产业,把村里的老人、残疾人请来打工,让他们有稳定收入。

提起欧爱国,全村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以前,村里“天晴三天一把刀,下雨三天一团糟”;如今,村里60%的人家有了小汽车。欧爱国从1982年起,先后担任村会计、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修路、引电、引水、引产业,硬是将“花钱靠借、吃米靠赊”的贫困山村,变成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幸福家园。

两广村因四面群山环绕,地势如“锅”,村里各个地方曾经旱的旱、涝的涝。加上“山路窄得山羊都不愿意走”,村民种的东西运不出。全村373户1348人中,有贫困户47户169人,曾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要致富,先修路。”1982年,刚担任村干部的欧爱国就萌生了这个想法。

“山上全是石头,欧爱国带我们用炸药炸,用钢钎撬,用锄头挖,手掌磨破了绕上纱布继续干。”55岁的村民欧龙光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欧爱国带领乡亲们,陆续修通了20多公里通村公路,解决了大家出行难。

东江、西江自然村地处“锅底”,十年九涝。而担干岭自然村又居于山头,十年九旱,人畜饮水都成问题。

2004年,欧爱国和乡亲们一同寻找水源,铺设输水管道,解决了担干岭人畜饮水困难。同时,引资打通泄洪道,修筑防洪渠,解决了东江、西江水涝问题。

“你看这条高1米、宽0.4米的输水管道,是欧书记带领我们一锹一锹挖出来的。”村民王团心说道。

现在,两广村还接通了高压电,修建了5000多米灌溉水渠,电信宽带也装起来了。光伏电站、小水电站先后投入使用,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

两广村与广东省连州市大路边镇相邻。欧爱国鼓励村民走出山窝窝,到广东去打拼一番。

“要不是欧书记鼓励我们大胆闯,哪里会有今天的好日子?”村民欧国今年35岁,2008年欧爱国鼓励他去广东闯荡。欧国凭借自身努力,一步步从打工仔变成小老板,目前年收入达50万元。

现在村里80%的劳动力在外务工,其中贫困群众48人,人均年工资达3万多元。

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闲置的土地怎么办?2015年,欧爱国与驻村帮扶工作队一起发展规模种养业。

一边整理土地,一边引回经济能人流转土地,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水稻、高山云耳、芥菜,养殖牛、黑山羊、鸡等。贫困户以土地等入股,并到合作社务工,既解决了就近就业问题,年终还有分红。

“集中耕种后,村里产生了近10户种粮大户,每年在家都有4万元至8万元的收入。”欧爱国说。

如今的两广村,村集体年收入由零发展到1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000元提高到去年1.3万余元。2018年,两广村脱贫出列;今年,全村47户贫困户169人全部脱贫。

欧爱国矢志不渝扎根山村38年,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将穷山村建设成一片绿水青山的“金窝窝”。今年4月,他获评“湖南好人”,9月又获评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