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下好“人才振兴”先手棋,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2021-11-29 11:14:25 [责编:唐卓婧]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粟泽雄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湘潭市农业农村局立足部门职责,下好“人才振兴”先手棋,通过创新人才培训和科技服务模式,一年来,帮助农业产业经营主体解决技术难题800多个,促进技术成果转化27项,推广新技术42项,形成新成果18项。直接带动各类项目资金投入农业产业6亿余元,直接帮助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开创了“乡村振兴”新局面。

抓内培,增强造血功能

湘潭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加大新农民培育力度,重点培训高素质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种养农民,创新“把培训班开在田野上,把座谈会开在田埂上”的科普培训模式,到10月底全市举办新农民培训班126期,培训农民7746人;举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水稻班、生猪班20期,培训1100人。同时,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育,组织全市120余名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参加农业农村部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同时利用全国农业远程教育平台,组织30名市县农业农村系统专技干部参加“十百千”网上冬训。通过培训,充分挖掘本土人才的潜能,培养一批懂技术的“田专家”“土秀才”,发展一方产业的领头人。

抓外引,提高创新能力

重视基层农技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基层农技特岗人员定向培养招录工作,近三年来该市招录基层农技特岗人员共计66名。与湖南农大、湖南师大、湖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密切合作,先后创建1个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级学会服务站、2个博士专家工作站,围绕沙子岭猪种业创新、湘莲种质研究、莲渔综合种养等开展产学研用全方位合作。建立了吴常信院士工作站,以湘潭地标产品沙子岭猪为育种素材,研发出我省第二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新品种--湘沙猪配套系。与湖南农大签订了《湘潭市人民政府湖南农业大学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校市合作战略框架协议》,明确乡村规划、种业科研、品牌强农、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共15项重点合作事项。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团队紧密合作,推广适用于在莲田综合种养的合方鲫鱼苗500万尾,推广面积1万亩以上,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与湖南科技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创建科研示范基地20余个,大力推广莲+工程鲫、莲鳖、莲澳洲龙虾、莲螺、莲蚌等多种盈利模式,原种莲(稻)亩均收入800元左右,进行综合种养后亩均增收2000-3000元,全年增收3.6亿元以上,莲稻渔综合种养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深受广大老百姓欢迎。

抓服务,助推产业发展

打通人才下乡最后一公里,选派40余名农业科技特派员,组成种植类、养殖类2个类别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现已开展组团服务40余次。组织专家在郭家桥丝瓜瓜实蝇综合防控示范基地对湘潭县50多个丝瓜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开展现场技术培训,瓜实蝇防控技术研究成果当年见效、当年推广、当年受益,技术成果当年推广,应用面积近1万亩;在湘潭县开展茶恩早白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在减轻白薯采收劳动强度、节约用工成本、节本增效等方面将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对指导茶恩早白薯高产栽培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开展优质湘猪工程等10余次特色技术培训班,争取沙子岭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对新湘农等6家科技特派企业支持,打造沙子岭猪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全力支持服务优质湘猪产业;开展莲稻渔综合种养等10次特色技术培训班,形成了莲渔、稻虾、莲虾、莲(稻)鳖综合种养技术等8项莲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全市综合种养经营主体发展到1600多户,面积达到11.98万亩,同比增加32%。

抓保障,激化人才活力

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出台《湘潭市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关于加快补齐全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短板实施办法》,完善激励机制。重视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对乡镇岗位设置、对岗聘用、津补贴发放等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调研,积极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地。持续深化农业系列职称评审改革,开展好农业系列中级职称评审,积极探索开展基层农业系列高级职称定评定用工作,职称评审向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倾斜。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