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诗画田园 扮靓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湘潭样本

2021-12-17 10:24:03 [责编:唐卓婧]
字体:【

■ 左海云 周聪颖 蒋 睿

青山绿水间,一条条水泥村道平坦如砥;绿树花丛中,一座座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流水潺潺的小溪、瓜果飘香的田畴、和谐淳朴的民风……俯瞰“莲城”大地,美丽乡村星罗棋布。冬日暖阳,随意打卡湘潭任何一个村庄,听,似一首歌;看,似一幅画;读,似一缕绵绵的乡愁。说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村民们不由地称赞:“环境干净了,日子更美了,居住在农村既可寻得世外田园的安宁,又可遇见诗意山水的远方。”

乡村的改变正是湘潭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湘潭市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党建领航、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拓宽资金保障渠道,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截至12月,湘潭市建立农村生活垃圾转运体系行政村达100%,开展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行政村达99.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达55%;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115881户,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一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以上;农村公路实现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组组通”;绿色村庄创建率72.7%,文明乡镇创建率55%,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付费服务机制全覆盖,近两年筹集服务费达5432.66万元。

强化组织领导

“三大工程”凝聚工作合力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

奋斗赢得未来,实干成就梦想。多年来,湘潭市强化高位推动,突出顶层设计,在健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上下一心,勠力向前,通过统筹“一把手工程”“系统工程”“民生实事工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强力推进新时代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高站位带来高立意。湘潭从顶层设计的高度谋篇布局、排兵布阵,高位推进,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保证。通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党组织书记述职内容、各级党员干部培训课程和全市绩效考核,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政治意识和站位。同时,认真落实“八个集中精力”、“八个一线指挥”要求,真正形成了“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格局。

该市还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主抓、市政府各分管负责人分线抓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协副主席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抽调10人组成工作专班;成立5个专项行动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牵头抓9项指标落实,29个市直部门通力配合,细化10个专项工作方案,把“河长制”、“路长制”等纳入整治机制,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各县市区(园区)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乡镇、村党组织书记分别担任“一线总指挥”“一线指挥长”,对重大事项亲自研究、亲自调度、带头办点、靠前指挥。同时,还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写入历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将农村厕所革命四年来连续作为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工程,每月组织牵头部门工作协调会,对工作反复研究,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各单位阶段性目标重点、任务清单,压实市、县、乡、村责任,做到全市一盘棋。

突出核心要点

“三大重点”迎来山乡蝶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并不仅仅是找回失落的“诗和远方”,更是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一场深刻变革。

承载着乡愁的农村,如何才能更美更宜居?近年来,湘潭以解决民生为出发点,突出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以及村容村貌提升“三大重点”,攻坚克难,踏歌而行。

厕所是文明的尺度,也是国家发展的注脚。以厕所之“点”带乡村振兴之“面”,以“里子工程”撬动“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步,湘潭走得稳、走出了特色。

近年来,湘潭市坚持决策科学化、管控标准化、管护长效化不断完善农村“厕所革命”工作。该市按照一年试点二年调整三年全面推进的步骤确定民生实事任务,根据实施情况科学确定技术路线和组织模式。市县两级财政4年来共投入专项资金近2.5亿元,群众筹资筹劳超2500万元;严格落实“首厕过关制”,设计了从启动到验收的“四统一”建设流程,分层级培训、全方位宣传,构建了一支懂原理、会施工、细监管的专业队伍,确保每个乡镇有1名“厕所革命”质量把关员,每个村有1名质量协管员。

今年,湘潭市创新推出“厕所革命”技术手段,即在原有三格式化粪池的基础上,加设第四格生态池,通过水生植物净化第三格中未被利用的肥水,从而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同时,为了持续加强户厕后期管护,实现无害化厕所的长效性,今年雨湖区、岳塘区、湘潭经开区创新推出购买保险的办法,从每座厕所的奖补资金中留出30元作为保险费,保险期内厕所的维修事宜由保险公司负责。

在垃圾污水治理方面,推行网格化、项目化、分类化,不断完善县域农村生活污水规划编制,按照区域和户数将全市农村分解为网格,合理布局垃圾收集点、中转站、回收中心、焚烧发电厂等设施和保洁员、网格员等力量,做到垃圾污水“发现一处清除一处”。将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打包形成PPP项目包,湘潭县、湘乡市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乡镇建成垃圾中转站55座,行政村配备收集车辆2200余辆,取缔敞口垃圾池1767个,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5亿元,今年底将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同时,编制《湘潭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意见》,全市建立了垃圾分类点800多个,配置各类分类垃圾桶10万余个,资源利用率达45%以上。

在村容村貌提升方面,突出“线”“面”结合、“量”“质”并重、“内”“外”兼修,全市完成318个行政村“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其余329个村已形成初步成果,预计2021年底实现全覆盖。以国省道沿线为重点推行“三治三化”,重点解决国省道沿线人口聚集区乱搭乱建、出店经营、车辆乱停等乱象,同时在所有乡村推进村庄“四清四治四提升”行动,推动常态保洁机制提质升级。今年以来全市共拆除“空心房”4902栋,其中废旧宅基地复垦为耕地910亩。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对需整治的问题逐一登记、全面整治,同时围绕垃圾终端处理“最后一公里”、国省道联合执法等老大难问题,重点攻坚、专项突破。在做好环境整治的同时,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精准科学施策

“三大体系”构建整治标准

农村点多面广,各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整治什么?怎么整治?如何整体有效推进?为破解这些难题,湘潭市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寻找整治工作新路径、新模式。

——讲质量。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注重实效原则,结合湘潭实际,制定了村庄“四清四治四提升”整治标准、国省道“三治三化”整治标准、垃圾分类示范乡镇验收标准、美丽庭院创建标准等一系列整治标准,构建起“点线面”相结合的整治标准体系。

——做分类。根据整治基础、地域区位的不同,将全市763个行政村分为示范型135个、标准型村468个、基本型村160个,将“一江两水”沿线作为“厕所革命”示范区开展整村推进,将国省道沿线镇区作为垃圾污水治理示范区开展PPP项目建设,将“十园十镇”作为村容村貌示范区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构建起因地制宜的分类推进体系。

——建分层。按照美丽庭院、美丽屋场、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示范片的层层递进模式,创造性开展“十百千万”创建活动,共创建1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133个省、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10个美丽屋场,131127户美丽庭院星级户。积极组织“设计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共组织市内外5所高校40个设计团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乡村形象推介H5等方面服务,完成“美丽屋场”设计作品21件,农产品包装设计作品19件。组织在外乡贤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通过树功德碑、授冠名权、发荣誉榜,广泛发动湘潭商会组织、在外乡贤能人参加美丽屋场、美丽庭院、村庄景观等建设,涌现出胡孝阳、冯友根等一批典型。

湘乡市梅桥镇上峰村今年打造观音塘美丽屋场,规划投资60余万元,全部由屋场内村民自筹,主要由在外经商、办厂、务工的贤达人士资助。村党总支书记肖斌带头捐献了20万元,其他20多人分别捐助了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其他常年在家且有劳动能力的村民踊跃投工投劳。

建立长效机制  

“三项机制”坚持久久为功

乡村振兴,需要留住“形”、更要守住“魂”、吸引“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仅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更为统筹衔接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湘潭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虽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为能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021-2025年)》中再创佳绩,需要的是建立起管护长效机制,更要以精神文明之“力”,铸造乡村振兴之“魂”。

湘潭市健全投入机制,解决“米袋子、钱袋子”问题。近年来,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全市共安排各类资金近23.2亿元,以“真金白银”换取“绿水青山”。同时,整合项目资金和社会资金,争取绿化项目资金、畜禽粪污全域治理项目资金、五小水利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国、省项目资金2.4亿元。发动各地商会、在外能人支持家乡建设,全市累计筹集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达15亿元。

健全群众参与机制,解决 “政府揽、群众看”的问题。该市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的指导意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付费服务机制,结合付费服务制推行“垃圾不落地”的行政村比例达96%,相关经验获国家发改委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付费制工作在试点期限结束后,各县(市)区、乡镇分别建立健全了相关激励机制、财务管理机制和制约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推动作用,严格落实奖补办法。

组织常态化环境卫生户评比活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日活动,提升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日332场,党员干部带头参与12万多人,发动群众参与84万余人次。今年,韶山市试点建立了“荣誉值+”积分制管理平台。以村庄治理积分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赋予美丽乡村建设更深厚的内涵。

健全督考机制,解决了“不愿干、应付干”的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需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湘潭市出台《湘潭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坚持一月一排名、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讲评、一年一考核”,定期通报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常态化督促检查、考核评比、问责约谈。每个季度通报一批“五好五差”乡镇,县市区、园区排名在市级主流媒体公布。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