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花垣系列报道综述: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2021-12-24 15:51:37 [责编:唐卓婧]
字体:【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寒露 通讯员 袁昌俊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强则国家强。行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各地,处处绿色青山、交通四通八达,产业特色鲜明,城乡美丽如画,人民幸福和谐,正在全力推进的乡村振兴,在花垣县逐渐演绎为五彩斑斓的现实!

既要“火车头”,还要“动车组”

花垣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以首倡之地必有首倡之为的责任担当,强化基层队伍,大力开展“互助五兴”,旗帜鲜明坚持党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

乡村振兴需要“火车头”。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战役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这根“神经末梢”既是党在农村战斗力的基础,又是群众与党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花垣县着力配备基层队伍,牢牢抓住村级换届契机,全面提升乡镇、村(社区)干部抓乡村振兴工作的业务能力。

“我们今年新的村支两委班子,吸纳了许多年轻人、大学生子 ,学历在大专以上的 80%以上,平均年龄39岁,较以前下降12岁。整个班子充满了朝气。”花垣县驻十八洞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田晓表示,十八洞的未来,将由这些年轻人写下新的续篇。

除了基层队伍建设,花垣县还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目前,全县共建互助小组9950个,联结6万多户26万余人。按照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五个到户”要求扎实开展工作,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互助共兴的乡村振兴生动局面。

潮涌催人进,风好正扬帆。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极其重要的一环。每一条乡村振兴之路背后,都有区域特色产业作支撑。在花垣县采访期间,记者听得最多的、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最自豪的,便是花垣县在发展特色产业上的亮点。

如果说坚持党建引领,为花垣县推进乡村振兴点燃了“火车头”,那么“全产业链”“融合引领”“利益联结”等关键词及其具体实践,则组成了花垣县推进乡村振兴的“动车组”, 共同驱动花垣县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龙贵女创办苗绣公司,总产值20多万元,培养绣娘达3000余人,带动了当地大部分贫困妇女就业,共同绣出属于“我们的色彩”;白岩村建成150亩黄金茶和100亩吊瓜的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并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村集体+农户”创收双赢;下瓦水村通过请乡贤回乡创业,吸引了在深圳、香港等地拥有多家药材加工厂的龙爱香返乡,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形式,发展佛手柑产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花垣县湘西黄牛、十八洞黄金茶、十八洞土鸡、十八洞葡萄、蚕桑、乳鸽等项目全产业链雏形已成。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湖南德农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已打通了湘西黄牛产业发展的全产业链,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未来,花垣县实现“黄牛是黄金”的百亿产业不是梦。

花垣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和基础,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并以十八洞——边城文旅融合发展片区、绿色矿业转型发展片区为延伸,全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带笑颜的新花垣”!

既要有“颜值”,也要显“气质”

围绕建设花园式现代化新花垣目标,花垣县以全县文明创建为契机,把“绿水青山”的“美丽资源”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美丽经济”,全力打造一批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助力全县乡村振兴。

在花垣县的乡村里,随处可见一幅幅秀美的田园画卷。

龙潭镇青龙村村道干净整洁,民居错落有致,竹篱笆古色古香,金弹子、三角梅、四季桂竞相开放,田园农家令人神清气爽。吉卫镇双排村,麻吉公路穿村而过,村道两侧正在打造的景观花坛独具匠心,房前屋后花园、果园、菜园被竹栅栏围绕,“竹韵双排”尽收眼底。

花垣县实行“美丽工程”,积极推行变干部“唱独角戏”为全体村民“跳集体舞”,引导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目前已打造州级最美乡村12个、创建最美农家1300户、改厕4.66万户、整改“两违”351宗和“空心房”699栋。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听红色故事……在双龙镇十八洞村,越来越多的人身临其境,在旧貌换新颜的村寨里,触摸精准扶贫红色印记,感受脱贫攻坚带来的历史巨变。十八洞村依托精准扶贫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红色旅游品牌效益明显,村民生活开心富足。

推进乡村振兴,既要有颜值,也要显气质。花垣县把生活富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一户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精准施策,量体裁衣,合理选择各具特色的村域经济发展路子,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乡村振兴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花垣县以人才振兴促乡村振兴,坚持精准育“才”、就地取“才”,大力培养和用好乡土人才,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为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花垣县“整”出了农村新美景,“建”出了农民新生活,一个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有“颜值”更有“气质”的美丽乡村不断涌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通过引才聚才,育才用才,花垣县着力激发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使其成为的推进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既要腰包鼓,更要脑袋富

乡村振兴,既要促进物质上的丰富,也要实现精神上的丰盈。富裕与文明同在,这样的生活才丰富多彩。

在花垣县吉卫镇白岩村,78岁的村民麻炳坤积极配合参与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主动拆除了家里的杂屋,受到村里的表彰。

花垣县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党支部“三会一课”、宣传栏、文化活动中心等阵地,开展思想道德、文明素养教育,把结对帮扶、进村入户与文明创建相结合,开展大评小奖、群众评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和政治觉悟。

在花垣县长乐乡龙桥村,93岁的村民梁兰满用苗歌追忆往昔、唱出变化、歌颂党恩;在民乐镇民河社区,一年一度的苗歌山歌表演大赛,苗家群众使用本民族古老传统的表达方式歌唱祖国、歌颂共产党。

花垣县苗族人口占比超过77%,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也是全国第一批“非遗+扶贫”10个重点支持地区之一。非遗项目和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广大群众倡导文明新风、传播优秀思想的重要载体。

全县完成送电影下乡放映3001场,苗剧团到12个乡镇完成送戏下乡演出42场次,组织非遗文化展演活动8次,开展苗鼓、苗族武术、苗绣等非遗文化进校园培训活动7次,参训人员达2000多人次。

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道德模范评选,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进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今年以来,花垣县以建设“美丽乡村”“平安乡村”“智慧乡村”为抓手,下大力气加强基层治理工作,取得了实效。全县12个乡镇、230个村(社区)分别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实现了“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打造了“城区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服务圈,实现村级法治阵地建设全覆盖。同时,花垣县还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广应用,网上可办率已达60%。此外“湘西e路通”村民办事不出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州率先实现“一门式”公共服务全覆盖。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脱贫攻坚精神,不仅为中国精神的弘扬筑起了一座新的精神丰碑,而且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精神动力。

花垣县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脱贫攻坚精神激励着花垣各族儿女坚守初心使命,全县广大乡村振兴帮扶干部扎根在乡村振兴最前线,用汗水、用青春谱写着一曲曲战斗壮歌。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步稳蹄疾”,花垣县各族干部群众将永葆“闯”的精神,铆足“创”的劲头,突出“干”的作风,积小胜为大胜,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