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山村的希望——湖南大汉技工学校教育帮扶再出发

[来源:湖南日报]

李 俊

一封三月的来信,放飞了无数个山村有关春天的畅想。

成千上万的父母展开信笺,就感受到了一股发自心底的暖流:

“亲爱的家长,普高并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请把孩子送到湖南大汉技工学校来,所有问题我们来共同面对……今天,你把孩子送到了湖南大汉技工学校,就与大汉是一家人,也同样会拥有与大汉一样的奋斗人生。”

信笺的末尾,大汉集团董事长傅胜龙以手写体的方式,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其实,早在5年前,这封信就开始在傅胜龙的心里酝酿。“让农民工的儿子不再是农民工,而要成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2017年11月,傅胜龙植下了心愿。2020年,湖南大汉技工学校萌发了“立匠心、育匠能、树匠人”的新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过三年光景,湖南大汉技工学校就托起了6000个家庭的希望。

倾力助学:让每位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国家做强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道技合一”的大国工匠。位于湘江新区核心地带的湖南大汉技工学校,正不遗余力地践行着许下的承诺。

湖南大汉技工学校由中国500强企业大汉集团举办,经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立。学校第一期投入两大校区,可容纳8000名学生,开设了汽车维修、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与维修等15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及生活设施一流。实训设备投入2000多万元;教学区域、寝室wifi全覆盖,配备茶艺室、钢琴房、古筝房、摔跤室等特色教室,为学生提供优越、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校的近6000名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偏远山区,父母平时忙于生计,缺少对孩子的关爱,多种问题导致了这些孩子没有机会上高中。学生和家长都有一种挫败感。

如何让这些孩子重树信心,拥有更多人生出彩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湖南大汉技工学校倾力助学,再一次地把他们唤回了课堂。

从一系列的助学举措,可以触摸到湖南大汉技工学校的“匠心”。就读湖南大汉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均由大汉集团减免2000元/年的学杂费的基础上,困境生A类给予6000元/生/年的生活补贴,困境生B类给予3000元/生/年的生活补贴。

大汉集团还联合长沙银行创新开发了面向中职学生的“能力助学贷”,入学即可向银行办理每年10000元、13000元档次的助学贷款,利息由大汉集团承担。学生毕业后通过实习就业来偿还贷款,以此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责任意识,让孩子找到自信和尊严。

不仅如此,为了帮助更多读不起书的孩子有书读,更多有志青年有出路,大汉集团更在湖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发起了“红妈妈基金”,帮助解决学生生活费困难。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参与到“一对一”的结对帮扶。

2021年湖南大汉技工学校的3200名学生中,就有1400名孤残和低保家庭的学生享受了“红妈妈基金”的生活费补贴。“红妈妈基金”联合《公益长沙》频道举办“爱·牵手”大型公益助学活动,资助了30所学校2091名学生,资助金额达462万元。

湖南大汉技工学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教育帮扶模式实现阳光招生的行为,唤起了社会的追随。爱心公益大使是由湖南大汉技工学校发起,社会上的各界爱心人士自发参加的公益组织,包括退休老师、义工协会、关工委、退休老干部等等,年纪大的甚至80多岁。截至目前,已经有27566名爱心公益大使在为大汉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有甚者,在培养大国工匠的旗帜下,4000多名入驻大汉国际工匠院的工匠们,也主动参与到大汉技工学校的招生中,将亲友与邻居的孩子推送到了学校来。

全力锻才:让每位孩子都有成才的可能

“书本上种庄稼,黑板上开机器”,一些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情况,一直为社会所诟病。怎样才能破解这一难题?

湖南大汉技工学校依托大汉集团的雄厚实力和大汉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依托产业办专业”,全力探索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对接机制,构建任务化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场所、实战化教学岗位。把实训室变成教室、把车间变成教师办公室,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理论、锻炼技能、感受职场氛围。

始创于1992年的大汉集团,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旗下拥有近300家子(分)公司,业务涵盖钢贸物流、新型城镇化开发、职业教育、汽车贸易、商业管理、酒店管理、物业管理及产业互联网等领域。2021年营业收入679亿元,纳税总额近12亿元。自2012年起,连年荣膺中国企业500强,累计向国家缴税100多亿元。

企业需求在哪儿,职教就办到哪儿。湖南大汉技工学校扎根大汉集团的产业链,将“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对应开辟了建筑装饰、电子技术、通讯终端、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应用等专业。

同时,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长沙22条“产业链”,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打造集群化服务基地,增强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此外,与行业企业共建各类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了包括技术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推广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湖南大汉技工学校所设置的专业不仅与大汉集团的产业紧密相连,而且把学校建在金桥国际,一个融商、融产、融居、融研、融城的产业链上。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

大汉国际工匠院投资数十亿元打造心坛,引进百名工匠大师,构建匠心教育传播高地;组建专家团队,编写《工匠精神》系列教材,走进课堂,塑造孩子的心之力,培养孩子好品德。

16、17岁的孩子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学校拥有14000平方米的运动场所,聘请国家级武术教练开设特色武术课程,通过武术、乒乓球、排球等社团活动强健学生体魄,让孩子身体素质更好。

坚持半军事化管理,培养孩子行为规范。孩子每天要早起晨跑,见到行人都问好,文明意识大大提升;学校统一标准,对内务整理、作息时间、学习氛围、班级文化等进行评比和检查,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开展《名师讲堂》,对接劳模、行业专家、清华等名校毕业精英来校讲座;链接华为、海康威视、三一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对学生定制化培养,让孩子技能好。

年轻的校长向前根的经历,给了湖南大汉技工学校学子以动力。这位清华大学工学硕士,也是从职业中专学校起步的。正是职中的锻造与锤炼,让他的人生撑开了风帆,完成了“技工学校”到“清华大学”的人生逆袭。

经过实战历练出的湖南大汉技工学校的学生,成为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湖南本地企业纷纷来校商谈合作项目。

2021年湖南大汉技工学校、大汉无忧与华为ICT学院联合办学,22名孩子获得由任正非签字的技能认证书。“我们将为你的孩子获得多个技能证书,为他高质量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证书的价值指向。

一篇七月的日记,绽放了大汉技工学校的盛夏。

学子黄晓颖的笔端,流出了如下的自豪:“湖南大汉技工学校,不但让我重拾了学习的热情。而且发掘出了我在播音主持方面的潜能。我从一个腼腆的女孩变成了播音主持的小能手,在学校各种活动担任主持,还走向了校外。家人老师都看到了我的成长,为此感到欣慰。”

这样的转变,发生在湖南大汉技工学校的每一位孩子的身上。

这样的转变,将会发生在更多孩子的身上。

为了呼应“强省会”战略,助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升级转型,湖南大汉技工学校以舍我其谁的胆识,计划通过三年建设,建成拥有6个校区,在校学生规模2万人、年技能培训人数10万人的湖南省最具品牌特色的技工学校,为升格成技师学院打下坚实基础,更为湖南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培育和输送技能型人才。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