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铁军”引领乡村振兴

[来源:湖南日报]

昌小英 王茜霆 程 阳 刘 洁

初冬的武冈农村,忙碌的景象随处可见。

田野里,农民或平整土地、种植冬粮,或开沟挖塘、冬修水利;山坡上、村庄里,采脐橙、收药材,放铜鹅、喂香猪等,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产品加工厂里,一盒盒卤菜、一桶桶茶油发往全国各地……每一处释放的活力,都化为跃动的音符,奏响乡村振兴的动听旋律。

“乡村发展活力十足,得益于我们锻造了一支政治硬、本领强、作风好的乡村振兴队伍。”武冈市委书记唐克俭介绍,今年武冈市委把加强驻村队伍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精挑细选驻村工作队,严格管理、精心培训、热情关怀,形成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力量。

尽锐出战,给乡村配一个“好班子”

11月10日,湾头桥镇八一村驻村干部夏百胜带领村民开展大扫除,巩固村容村貌。

八一村曾是矛盾多发、卫生脏乱差、村组织涣散的“后进村”,武冈确定由资源整合能力强的市委办为该村后盾单位,派出组织能力强的夏百胜带领全村创建“美丽院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他还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从每年5300元增加到去年的31万元,现已完成36.2万元。

武冈市辕门口街道鳌山社区今年也因排查出基础设施差、安全隐患多、涉访涉诈问题突出等问题被列为“软弱涣散”村。对此,武冈市因村情配置后盾帮扶单位。市委政法委接过担子后,委派具有16年丰富基层党建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欧明海担任社区第一书记。在欧明海带领下,该社区班子整体能力、素质得到提升,一些突出问题逐一得到整改,社区面貌一新。

乡村振兴,需要一个好班子带领。今年武冈市重新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做到“三优先三不选”,即年轻的、学历高的、基层经验丰富的优先;年龄大的、能力弱的、作风差的不选,让精兵强将下基层、上一线。

“尽锐出战,是我们走好乡村振兴的关键棋。”武冈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建平说。他介绍,今年全市137支驻村队384人调整后,队伍40岁以下占比达32%,有基层工作经验者占比65%,大专以上学历占比87%,分别比调整前增加8%、11%、13%。还撤换不合适、不胜任、不称职驻村队员37人。

杨建平介绍,武冈还把“按需选派”贯穿于选拔始终,建立驻村干部人选“预备库”,将全市在落实“三大攻坚战”“两优一先”评选表彰等涌现出的标杆、先进个人,及上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机关干部、上届驻村工作队员纳入优先选派使用范围;结合驻村(社区)人口结构、主导产业、需求等因素“匹配”驻村干部,切实做到“选优配强”。

此外,在提升干部能力素养上下功夫。今年全市围绕乡村振兴业务知识开展“全员训”,举办基层党建、集体经济等专题培训4期1139人次;针对新驻村队员开展“点单式”培训3期67人,分片组织驻村第一书记走村观摩36次。

严管厚爱,为振兴添一支“强队伍”

“驻村干部多久上门和你们谈心?”“驻村干部认真帮你们解决问题吗?”……日前,武冈市晏田乡党委副书记、驻村办主任柳小长与乡纪委工作人员,一起深入该乡扶塘村院落,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驻村帮扶队工作情况暗访。

武冈市委严管厚爱,多向发力,全面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

全市驻村工作由市驻村办牵头,对村帮扶工作队实行日常管理、跟踪服务、考核评价;出台《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等文件,定期开展调研督导、编发工作提示,压实工作责任。统一编印《驻村工作队日常工作记录本》,规范驻村日常工作纪实管理;建立出勤、履职、成效“三张清单”,推行“钉钉打卡”APP,对队员实时位置动态监管,严格队员考勤。

各乡镇还设立乡镇驻村办,对辖区内驻村帮扶工作队进行日常监管,实行派出单位与驻点村工作“捆绑责任”制,做到同检查、同考核、同问责。一月一考核一排名一通报,及时约谈作风不实队员,对派出单位绩效考核实行反向扣分。

要求各派出单位“一把手”、分管领导按月驻村指导,积极落实帮扶资金和工作经费。

“今年来,我们约谈工作不力的帮扶单位负责人、驻村工作队员51人次,反馈整改驻村帮扶问题135个。”武冈市驻村办主任黄岷亮表示,精细管理让驻村干部作风持续改善。

黄岷亮介绍,武冈各级领导还时刻关心驻村工作队员生活,解决他们的驻村难题,全面落实工作补助和保险、体检制度,消除队员后顾之忧。今年来,市委书记、组织部长带头下村调研,走遍137个派驻村,现场为驻村队员解决实际困难11个。关心关爱队员生活,全市新建驻村小食堂147个、统一购置走访用单车1000台、安装空调165台等,确保驻村队员住下去。

此外,该市以乡村振兴和驻村帮扶成效来检验干部,对表现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连续2年驻村工作优秀且符合晋升条件的优先职级晋升。今年已提拔重用9人、职级晋升45人。

“职级晋升让我感觉到了组织的关心。付出得到回报,我将更加努力。”获得职级晋升的驻村干部张先平说。

培育动能,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11月12日,武冈市水西门街道永太村黄杨木桥翻修项目正在进行桥身装饰。“这座桥是全村生产、生活进出要道,翻修好后将造福全部村民。”武冈市农业农村局驻永太村第一书记许山岚说。

黄杨木桥始建于民国时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许山岚主动捐资1万元,助推工程建设。

武冈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把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放在首位,引导队员和村支两委抓牢基层党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社会治理、强化群众服务,培育乡村振兴动能,打造出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省司法厅驻黄茅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陈毅锋为该村争取到资金,加大全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村级集体合作社投入发展产业资金50万元,扩养稻田蛙60亩、稻花鱼63亩、清水鱼30亩;引进社会力量线上线下销售农副产品。今年该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超过10万元。

进出口银行湖南省分行驻马坪乡团圆村第一书记陈锦龙,积极与省内各农科院所对接,带领村支“两委”调研省内农业龙头企业10余家,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湖南伟业集团达成合作,在该村规模化养殖武冈铜鹅,带动1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各村(社区)驻村工作队还全面落实导师帮带制、“五个到户”、“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今年全市新建行业产业党支部24个,推动排查出的11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整顿到位、22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消除;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改水改厕、绿化、亮化、美化,示范带动党员群众筹资筹工筹劳,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今年集中打造了湾头桥镇八一村、稠树塘镇甘田村等幸福美丽院落234个;以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推进基层治理,成立村红白理事会315个、红白理事小组5355个,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230余条。

同时,全市坚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稻田养鱼等产业项目456个,带动3600余脱贫人口就业,实现人均增收1.4万元以上。截至9月底,全市301个村集体经济入账3227.99万元,村均增收10.72万元。

在驻村“铁军”引领下,武冈各村(社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民风变好、乡村变美,发展动力满满,朝着班子强、村庄美、村民富的目标大步前行。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