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乡村振兴观察之三
全媒体评论员 黄炜信
“这是我的家乡,虢大湾美丽屋场……”与影视剧中常出现的村妇女主任泼辣、土味的形象不同,“85后”的长沙市望城区靖港镇复胜村妇女主任王江淋着西服化淡妆、大方得体地在短视频中介绍自己。这位曾经的职业经理人,以超强的组织策划和执行能力,组织村里妇女进行环境卫生评比、花卉大赛、坛子菜比赛,不仅成为美丽村庄的“绘画师”,也成为乡村精神风貌的“塑形师”。
紫乐、淡雪、布丁……复胜村“90后”小伙谭俊的多肉大棚里,近300个品种、5万余盆多肉植物让人眼花缭乱。从阳台到一个大棚,再到四个大棚,属于谭俊的田园梦想,在他脚下这片土地上一步步实现;从个人的兴趣所致,到与村里联营合作,谭俊成就了自我,也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与企业的双拓双赢。
立冬过后,文和友小龙虾研究院院长崔松的脸上时常堆满笑容:冬季是囤养小龙虾销售的旺季,位于望城区乔口镇的小龙虾研究院,迎来了山东泰安、江苏扬州的两位年轻产业研究员。他们将与本地养虾能手一起,钻研龙虾养殖。
多点开花,大势可成。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了望城,随之而来的,是乡村随处可见的产业兴、人气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由此可见,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人才哪里来?透过靖港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人才振兴首先是本土人才的回归。无论是王江淋还是谭俊,他们对家乡都有一种朴素而强烈的情感,为了家乡美可以放弃年薪近30万元的高管岗位,与家乡共成长。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更离不开熟悉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本土人才;人才发展需要空间,在广袤大地中寻找人生坐标,家乡无疑是最适合的土壤。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引回来,既要留得住,还要充分激活,给予人才成长的机会。虢大湾屋场最新潮的建筑,是靖港镇设在这里的“青云驿站”: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培训课堂、交流活动,是回乡创业青年志同道合的平台。
立青计划、“土专家”成长体系、乡村工匠成长体系……名称不同,却始终彰显了党建引领下,助力人才成长的相同初衷。本土人才,从破土而出,到创新引领,党委、政府的思想动员、政策支持至关重要,完善培训提升的成长体系更是让他们乐于扎根家乡的沃土。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产业发展是关键。产业起势,各地人才奔赴。目前,乔口镇“荷花虾”养殖面积达1.22万亩,综合产值近2.2亿元。从山东、江苏、湖北等地来了养虾专业人员,他们为乔口“荷花虾”产业而来,为产业壮大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如果把产业比作盛开的花朵,人才正如辛勤的蜜蜂般为“甜蜜”加油。
事业当聚英才,英雄不问出处。呵护好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才苗”,以产业为“犁”耕好“人才田”,真正做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蓝图一定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