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艺术小镇 赋能乡村文旅融合

[来源:湖南日报]

于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湖南人文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全省文化艺术小镇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与此同时,全省文化艺术小镇建设仍存在文化特色挖掘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深度融合不够等问题,须在科学规划、深度融合、数字赋能、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

坚持规划先行,做好文化艺术小镇顶层设计。一是特色突出。特色是文化艺术小镇的灵魂。应在历史文化资源中、在横向比较中挖掘文化特色,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切忌盲目照搬,避免“百镇一面”。二是定位精准。在不破坏原生态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基础上,以特色文化为基础、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真正实现文化艺术小镇农、文、旅多业态深度融合。三是规划统筹。以上位规划为依据,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统筹编制文化艺术小镇建设规划,科学确定文化艺术小镇总体目标、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生态环境、配套设施等重要内容,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湖湘文化艺术小镇的真实镜像。

坚持融合发展,开发文化艺术小镇精品游。一是谋划全域层面的文旅融合。比如我省以韶山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具有开展全域文旅融合的先天优势,可以此为基础,把握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中心建设契机,推动建设一批湘赣边区特色文化艺术小镇。二是做实全要素层面的文旅融合。文化艺术小镇不仅是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还要在推动产业、资源、文旅深度融合基础上,实现创意设计、演出、节庆会展等业态与文化、旅游业态深度融合,打造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发展新格局。三是紧盯游客多元需求,开发湖湘文化艺术小镇精品旅游线路,将一批特色文化艺术小镇有序纳入全省经典旅游线路;积极开发湖湘文化艺术研学游、体验游等线路,比如打造以靖港古镇、铜官古镇、乔口古镇为代表的湖湘文化艺术旅游线路。四是持续开展创建工作,推动文化艺术小镇错位有序发展。进一步完善评选标准,深入开展全省第二批文旅小镇评选,评选出富有特色的音乐、电影、戏曲等文化艺术小镇,并在全国进行推介。

强化数字赋能,培育文化艺术小镇新兴业态。一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艺术小镇广泛应用。通过应用大数据、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新技术,开发一批具有浓郁湖湘文化IP特色的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示范标杆项目,比如在田汉艺术小镇等有条件的小镇建设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二是培育文化艺术小镇“云演艺”新业态。进一步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云演艺”平台,促进戏曲、曲艺、民乐、舞蹈等传统艺术线上发展,结合艺术小镇特色文化资源开发适合线上观演、传播、消费的原生态文化演艺产品。三是鼓励文化艺术小镇发展新业态与特色文创产品。积极开发武术、舞龙、舞狮等传统特色民俗表演项目,打造音乐、戏剧、杂技等主题特色的湖湘文化艺术小镇,鼓励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开发旅游演出项目;深度开发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俗文化、现代元素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创产品。

强化创意营销,做优文化艺术小镇品牌形象。一是彰显亮点特色,打造文化艺术小镇品牌。比如凤凰县从2017年起依托边城文化,通过举办凤凰艺术年展、凤凰艺术奖、凤凰艺术论坛三大主题活动来打造国际性艺术小镇。文化艺术小镇谋求可持续发展,应依托自身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品牌。比如江永可依托世界唯一女性文字“女书”,打造融女书文化、瑶族文化等的文化艺术小镇品牌。二是举办创意活动,推广文化艺术小镇品牌。近年来,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湘赣边红色旅游节”、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节”等节会的举办,对推广湖南文化艺术小镇品牌起到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可结合每两年举办一届的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每三年举办一届的湖南艺术节,通过设立分会场等形式推广湖南文化艺术小镇;大力创新营销方式,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及网络直播等方式推广湖南文化艺术小镇。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