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大水坪村高奏乡村振兴“交响曲”

——省委统战部驻村工作帮扶纪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俊 通讯员 欧阳霞林 李南

你看,大水坪村呈现的乡村振兴画卷是如此美妙——

站在位于村中山顶上的清风亭放眼望去——新修的草砂路通组入户,一路林荫相护;竹篱、栅栏和青砖墙围起来的乡村院落是那么干净、漂亮,入目怡然;各个山头和田野上的葡萄园、李园、杨梅园等果园生机盎然;分布在村庄各处的工业厂房,是那么静谧,让你听不到喧嚣,看不到污染......不时有鸟飞来翔往,留下清脆、悦耳的鸣叫声。

你听,大水坪村奏响的乡村振兴“交响曲”是如此地激越、磅礴、振奋人心——

农人在田园上勤劳地耕作,工厂里的流水线正在繁忙地生产;入夜,乡亲们在村文化广场欢快地载歌载舞......这一幅幅生产生活图景,是一个个幸福、快乐的音符。

走入新化县枫林街道大水坪村采访,记者看到是的村民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听到的是他们谈起村子里近两年变化的自豪。

村支部书记蔡殿中告诉记者,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省委统战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扶和各级各部门的关怀,得益于村支两委与乡亲们的齐心协力。

串户访民问需求 找准方向定对策

2021年5月,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胡非受省委统战部安排,带领另3位同志入驻大水坪村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

初来乍到,大水坪村便将其“灰头土脸”的形象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胡非和每个外来人面前——

狭窄的乡村公路坑坑洼洼;村民房前屋后或荒草丛生,或鸡鸭扑腾、粪便遍地;洋楼旁边参差不齐的杂房、旧房破烂不堪,顶塌墙危;两个水库的下泄洪道年久失修;村里没有一盏路灯;村民没有文化休闲场所;村里没有一家像样的规模企业……

面对村里脏乱差的现状,村民摇头,外来人员看了没有好印象。

大水坪村下辖25个村民小组,有852户2747人。距高速公路4公里,到县城5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比较明显。除水稻种植外,特色水果种植是该村农户创收的主导产业。因产业结构单薄,经济发展“马力”明显不足。

“我们希望环境卫生能得到改善。”“我们希望乡村公路能整修好。”“我们希望村里能引进更多的企业,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我们希望获得资金、技术支持,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

在一次次走访、屋场会上,群众求变的心理是那么迫切,但却苦于找不到发展途径。

经过一番扎实的“走村组、访村民、看现状、问民需、听民心、理民意”,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后,胡非率领队员和村支两委干部反复探讨,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了帮扶工作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一思路,明确“党建引领+产业主导+村级主体+群众参与+帮扶助力”的发展方向,树立“党建有亮点、产业有支点、治理有重点、生态有特点、收入有抓点、文明有看点”的工作目标,力争经过几年的帮扶,让大水坪村早日驶入可健康、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大道。

解了群众急愁盼 美了村庄暖民心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无疑是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中需要破解的难题。胡非从群众的“急需愁盼”入手,制定了帮扶方案和规划,并逐一实施。

为持续巩固前期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队建立了监测对象动态识别和联系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工作组在其子女上学、个人就业、家庭创收、看病就医等方方面面,及时争取资金扶助,政策支持。

为解决老百姓最关注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整治等问题,胡非和工作队成员四处奔走筹措资金。引进老百姓大药房捐资100万元,修建了乡村文化广场,并在广场周边添置了体育健身设备。筹资240多万元,将原已破损的15公里村公路改造成了草砂路面。同时筹资60多万元对村道进行了绿化亮化。投资30多万元对学校课桌等教学设备进行了更新,建立了图书馆。发动群众参与,大力对老旧屋场进行改造。组建志愿者队伍,对公共场所、村民房前屋后进行定期清扫,平时做到见垃圾就扫……

采访中,老支书蔡和球谈到村里变美变亮时脸上满溢灿烂的笑容。他说:“我们村这两年的变化,完全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村中建了文化广场,山上建了悠闲观光亭,平整的草砂路和新水泥路连组入户,公路和居民屋场边装上了路灯……”他指着一排排有篱笆小院的居民楼告诉记者:“这些房子本就在村公路旁,以前这些屋侧房后要么是猪栏,要么是杂房,要么是废用的破旧老房,垃圾畜粪遍地,令人很不舒服。你看改造整治后,随便走到哪里都像花园,我们感觉住农村比住城里还舒服、幸福。”

据了解,自帮扶工作队驻村以来,到目前近两年时间内,共为大水坪村筹措投入资金1380余万元,整修各种水利设施10处,铺草砂公路15公里,更换全村原有电杆,新增变压器5个,安装通讯基站2个,安装路灯283盏。建易地搬迁安置点一个,安置60户283人。新建住房27户,加固24户,解决51户住房安全问题。全村居民生活饮用水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系统,完成农村改厕106户。完善村卫生室一个,所有脱贫户、监测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签约医生不定期上门进行健康检测。强化易地搬迁户、脱贫户产业、就业后续帮扶,组织45名脱贫户参加技能培训,组织外出务工1087人。完成5个秀美屋场建设。建立了爱乡助困基金会,已募善款7万余元……

产业发展强基础 更创美好信心足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工作队在力抓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坚持把“想方设法增强村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围绕建设“产业长廊”,工作队协调湖南农大的果木、土壤、养殖专家,对全村水稻、果蔬种植和生猪养殖进行现场指导,对村里原有的2000亩水果基地全部进行了提质改造。

在巩固现有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湖南闯天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永飞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和湖南菜蔬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3家企业,投资5000多万元的年加工10000吨的农产品项目落地,年产值1.2亿元。已建成标准厂房7000多平方米,正在建设的有10000多平方米,形成了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可新增就业岗位350余个,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引进湖南新五丰公司建设投产的存栏20000头的生猪养殖基地已建成,年出栏生猪40000万头。

先后协调产业发展资金593万元,新建温室大棚9568平方米,做到“春育秧、夏栽苗、冬种菜”;引入“一亩田稻菇循环生态种植”项目,引导建立糍粑加工、有机肥生产车间,安置30余位村民就地务工,带动了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0年的6.96万元增加到51.56万元。组织消费帮扶产品对接会,帮助扩大农产品销路渠道。

工作队还与孟公、水车、桑梓、石冲口镇等村对接建立合作关系,探索了“联合建设、一体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子,不断延伸和完善农业产业链。

驻村帮扶中,工作队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指南,在工农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力促了“两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大水坪村先后获得了“省级清廉乡村样本村”“省级同心美丽乡村”和“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村民对村子的变美变亮变好无不心生自豪。村民蔡其晖说:“我们村里有了产业,村民更有了干劲。在党的好政策扶持下,我们对共同建设美好未来充满了信心。”

一审:李林

二审:周俊

三审:熊小平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