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甘秀珍 李勇祥
“我们把这里变美丽就回去,好不好?”
“好!”
……
初夏的傍晚,河风轻拂,蛙鸣四起,麻文君背着3岁多的小儿子行走在田埂上,和年幼的孩子许下乡村振兴的约定。
麻文君背着孩子走在蔬菜园里
2021年4月底,麻文君从湖南省教育厅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兴隆街道尖岩村任第一书记,从怀化市溆浦县脱贫攻坚前线下来后,他又奔赴至乡村振兴一线。这次,他的身后多了个“小尾巴”。
即当爹又当妈,带着崽崽搞振兴
“爸爸,我现在有很多朋友。”5月19日,麻文君同往常一样送孩子去镇上的中心幼儿园上学。一路上,小家伙蹦蹦跳跳地说着自己的新朋友。
来到学校门口,小家伙迫不及待地扑进老师的怀里。从长沙到湘西,从城市高楼到大山深处,在爸爸的细心照料下,3岁多的孩子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
“刚来的时候崽崽水土不服,天天拉肚子,老婆知道后心疼得不行。”看着孩子远去的身影,麻文君很是欣慰,“家人都非常支持我来村里工作,只是苦了妻子,委屈了小崽。”
麻文君家里有三个小孩,老大9月份就要读高三,老二在读二年级,两个老人年近八十身体不好,爱人工作之余照顾完了小的还得去陪老的,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带小儿子来驻村实属无奈之举。
麻文君抱着孩子查看产业路
“爸爸,我想妈妈了”“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回家”“爸爸,我和你一起加油”……驻村以来,麻文君很少回家,背着孩子走遍了尖岩村的角角落落,孩子在父亲湿了又湿的背上快速成长。
堵住“回头路”,走上“振兴路”
“现在到栽秧的时候了,您看哪天开始,我们几个来帮忙,把秧先栽好。”送完孩子,麻文君和工作队员来到村民刘兴盛家,“您的儿子在外面打工,暂时回不来,您就把我们当成您的儿子。”
麻文君接孩子放学
刘兴盛是村里的兜底户,儿子在外面打工,没有手艺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儿媳妇离家出走,把两个孙子撂给体弱多病的老两口。到了插秧时节,家里没有劳动力,工作队主动上门帮忙,解了老两口的燃眉之急。
“太感谢你们了,三天两头又到屋里来帮忙,自己的儿子一年到头都没回来几次,你们比我自己的孩子都还亲。”说到动情之处,刘兴盛不住地抹泪。
“像刘兴盛一家,最容易返贫,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坚决不能让他们‘走回头路’,这是我们搞乡村振兴工作的大事情。”麻文君跟队员们强调,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带动老百姓发家致富,决不能够少一个人,也不能掉队一个人。
麻文君入户走访
“工作队的同志现在比我们本地干部都要熟悉村情村况了,哪家有几口人,养了多少鸡鸭,地里种什么、种多少都了如指掌、烂熟于心了,差不多天天都在老百姓家里打望(走访)。”尖岩村党支部书记李兵说,他不得不佩服工作队的“脚杆劲(脚力)”好。
麻文君要求队员把入户走访当作必修课,多走访勤走访,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针对性设计项目,才能堵住老百姓的“回头路”,让老百姓走上“振兴路”。
盘活资源,打造持续受益的带富基地
“崽崽,你看我们种下去的辣椒都结果了。”放学后,麻文君接完孩子又来到了研学基地。除了上学的时间,孩子跟着爸爸将自己小小的足迹印在了尖岩村。
麻文君查看产业发展情况
眼前的尖岩村,蔬菜园、水稻田、脐橙园以及火龙果园等等现代农业园一片碧绿、阡陌纵横,红色教育基地、尖岩山户外基地迎来了一批批游客,沿袭多年传统农耕模式的村子有了新气象。
“我们的目标就是,不管工作队在不在这里,村里的各块产业都能持续发展,造福尖岩村的百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麻文君继续带着队员穿荆棘、攀岩壁,手握镰刀勘测出一条条产业路线。
“为了修好村里面的产业路,麻队长带着我们前前后后走了六七趟,解放鞋都走破了一双,现在我闭着眼睛都能知道走到了哪里!”工作队队员张晅亮回忆到,收工回家才发现衣服被荆棘划破,身上划痕遍布,火辣辣的疼。驻村不足两月,尖岩村约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早已留下了麻文君和两名队员的足迹。
工作队勘查产业路线
此轮帮扶,湖南省教育厅将投入自筹资金近1000万元,主要用于补齐“两基”短板、发展产业及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在尖岩村开发出三块研学基地,分别为贺龙桥红色教育基地、现代农业体验基地、尖岩山户外基地,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协调,力促农业、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的“三业”融合发展。同时,工作队邀请专业公司运营尖岩山户外基地,保证工作队撤离之后基地可以继续运营下去,村集体经济持续有收益。
“爸爸,这里比之前好看了。”尖岩山顶,清风徐徐吹着,麻文君身后的“小尾巴”欢呼雀跃,关于乡村振兴的约定正在慢慢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