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当故乡 村人作家人

2023-05-30 10:59:42 [责编:唐卓婧]
字体:【

——省政府办公厅驻沅陵县麻溪铺镇马家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故事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奕樊

“工作队刚来的时候一个个白白嫩嫩,现在头发白了、皮肤黑了,成了马家村真正的村民!”离别之际,沅陵县麻溪铺镇马家村81岁的老人刘德友眼中不禁泛起泪花。

5月19日,是省政府办公厅驻沅陵县麻溪铺镇马家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新老队员交接的日子。过去700多个日夜里,工作队队长邵胜强,队员刘松、任轶把他乡作故乡、把群众当亲人,确保39项民生项目落实落地,推动村集体经济增长至200余万元。2022年,工作队荣获首届“湖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集体”称号。

初夏雨雾里,记者走进马家村,感受这座村庄的振兴之路。

闯出产业路

远山如黛,溪流绕村,马家村便卧在这绿水青山间。

马家村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如何防止返贫、带领乡亲们奔向富裕,是工作队的最大任务。

深入村里后,工作队犯了难:土地相对贫瘠,没有特色产业;道路通了,但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乡亲们吃饭不愁了,但卫生问题又凸显……“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非常重。”邵胜强说。

怎么办?工作队走遍村里大大小小的山头,征求每一户村民的意见建议,和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到长沙、隆回等地取经。3个多月调研下来,思路明晰了:马家村要发展,一要规划先行,二要产业振兴。

在省政府办公厅党组高度重视下,工作队邀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为马家村量身定制发展路线。2021年,马家村乡村振兴两年项目实施计划、五年发展规划出炉。

产业路子怎么走?专业智囊团队来把脉。省农科院专家对村里土壤进行分析、检测,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鸿利药业等校企专家担任科技顾问,确定了以发展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路径。

很快,寂静的马家村迎来了轰隆的机械声。一个规范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在荒山间落成,新潇湘腊制品加工厂、红色记忆生态农庄和300立方米的冷链仓库拔地而起。

马家村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在县城做生意的舒脉英,主动关闭县城店面,到马家村腊制品加工厂当起了“CEO”。2022年,加工厂营收68.8万元。“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乡亲们有活干、有钱挣。”舒脉英说。

如今,马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村民入股有股金、流转土地有租金、务工有薪金。2022年,马家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0余万元,从“薄弱村”一跃成为“标杆村”。

拧成一股绳

“邻里矛盾少了,精气神更足了,大家干事创业的气氛越来越浓。”年轻党员马昌友明显感受到,这几年村里不一样了。

邵胜强告诉记者,马家村变化的答案,是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让众人的事情众人管。

2022年,马家村成立幸福协会,村民本着自愿共享互助的原则,以户为单位缴纳一定费用入会。靠着村集体经济“造血”,以及村民募集和外界捐款,马家村“幸福资金”的额度已超过70万元,成为村民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重要举措。

村部的村务公示栏里,张贴着马家村幸福协会的资金使用情况:慰问高龄老人、看望重大疾病村民等,共计33次。

近年来,马家村成立“一约三会”,即村规民约、群团组织联合会、村经济组织理事会、幸福协会,实现村民创业自愿、管理自治;设立党群议事点,每周倾听群众心声,解决项目建设、人居环境等难题上千个;扎实推进“党建+微网格”,推选31名村民代表联系全村496户,确保户户有人联、户户情况清……“在党建引领下,党心聚民心,村民真正拧成了一股绳。”邵胜强说。

2022年,马家村毛坪组开展美丽屋场建设,需要村民配合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旧房。“我是一名军人,要拆从我开始拆。”今年86岁的老党员瞿运栋主动拆除了自家牛棚,还把一块宅基地捐出建成儿童乐园。在大批党员的带动下,毛坪组美丽屋场建设顺利完成,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76岁的退休教师瞿继泉是村里的“义务监督员”。“工作队给我发了个‘红袖标’,专门监督工程项目的实施、房前屋后的卫生清理等。”他颇为自豪。

马家村党建引领探索乡村治理成效斐然,其治理模式被称为“沅陵模式”。今年,沅陵县23个村将推广马家村乡村治理模式,明年全县计划全面推广。

一棒接着一棒干

雨后初晴,沿着修葺一新的村道而行,大片大片的水田连绵眼前。记者迎面遇上了种田归来的梁五生。

“以前山洪一暴发,刘家溪里的水哗啦啦地灌进田里,秧苗全泡了汤。”他回忆,因为洪涝灾害,村里人不敢种田。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村里哪能没人种田?2021年,工作队争取到有关部门支持,将刘家溪纳入沅陵兰溪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加固堤坝、疏浚水道,从根本上解决了山洪泛滥问题。

“我们永远记得这份情。”如今,梁五生成了村里的种粮大户,2022年种植了150亩优质稻,今年准备扩大到300亩。

2年多来,工作队把村民当家人,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从未停步。特困户房屋漏雨破损严重,队长邵胜强和队员刘松、任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想方设法整修房屋;得知困难群众家中孩子即将辍学,第一时间送去生活费和学杂费……

工作队的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们一个个都是拼命三郎。”87岁的老人瞿绍清还记得,去年4月,邵胜强因工作过度劳累引发急性阑尾炎,手术出院第二天便回到村里走家串户、争资金跑项目,伤口多次崩开,他仅稍作处理便又回到岗位。

当了50年村组长的马明仁早已把工作队当成自家人。他心疼地说,去年夏秋连旱,整整3个月,工作队顶着快40度的高温跟村民们一起给石菖蒲浇水,从头到脚都是汗湿的。

村子富了,党民一心,新任队长李迎军信心满满。“一棒接着一棒干,我们有信心跑好新的一棒!”他说,将继续夯实壮大中药材特色产业,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把马家村打造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区。

(一审:蒋宇 二审:刘乐 三审:谢峰)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