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产业联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常宁路径”

2023-07-07 09:45:02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唐卓婧]
字体:【

成俊峰 唐曦 吴豪 汤曦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常宁市针对过去村集体经济单打独斗、资源利用率低、发展效益不明显等困境,探索推行“党建+产业联盟”,将小产业建成大联盟,推动联建共建、抱团发展,并在联盟上建立两新党支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走出一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常宁路径”。

截至2022年底,常宁市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清零,20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13个村集体经济破50万元,并涌现了新河镇大禾坪村、西岭镇石山村、西岭镇桐江村、洋泉镇巷坪村等集体经济收入破百万元的富裕村。

抱团聚势,因地制宜组建32个产业联盟

6月6日上午,常宁市洋泉镇四泉村种烟大户张兴文,有些着急地来到镇烟叶联盟党支部办公室。不一会儿,又兴致冲冲地出来。

“10日就开始收烟叶了,我家130多亩烟田等着采摘,正愁去哪里找人。结果联盟支部早就统筹好了,从邻村调了20多名壮劳力来帮忙,我就安心等着丰收啦!”张兴文乐呵呵地说。

烟叶是洋泉镇的支柱产业之一,全村种植烟叶3086亩,分布在11个村涉及46户种植户。

“从烟叶种植到采收、烘干、分级,以前都是各家各户单打独斗,种植技术缺乏、农资采购成本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低,这些都影响了烟农种植收益。”洋泉镇烟叶联盟党支部书记、坦冲村党总支书记粟冬成说。

为进一步做强烟叶产业,洋泉镇成立烟叶联盟,将全镇的烟农和村集体合作社组织起来,并设技术服务、农机服务、烟基服务和内务服务4个部门,帮助联盟成员上接“天线”找政策,下接“地线”优服务。同时,在烟叶联盟上建立了联合党支部。联盟支部党员带头扩大烤烟种植面积,示范带动更多烟农加入。联盟党支部还经常组织活动,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手把手指导追肥、病虫防治、揭膜培土、打顶留叶、成熟采叶等关键环节技术。

“有了联盟,我种烟更有底气。”在烟农张兴文看来,烟叶联盟不仅帮他解决了农忙季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在农资采买、技术培训、农机耕作上有着很大帮助,“联盟的订单量大,农资成本能节约不少。烟田机耕、起垄、移栽、覆膜、植保、中耕等主要生产环节,还有农机上门服务,价格公道。”

不仅如此,烟叶联盟还会帮助联盟成员科学分级烟叶。“烟草公司每收一批烟叶,都是按照该批次最差品级来给整批烟叶定级。过去有的烟农,烟叶质量参差不齐,也一批卖了,结果按照最差的烟叶定价,很不划算。”粟冬成说,不同品级烟叶的每公斤收购价相差十几到三十几元不等,联盟通过优化服务来提升整体效益。

收益越来越好,村民们种烟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2022年,洋泉镇种植烟叶2000余亩,今年增加至3200亩,全产业链产值提升600万元。

这样的联盟,在洋泉镇不是个例,在常宁更是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常宁市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组建了32个产业联盟,帮助小产业抱团发展壮大。

党建引领,做强区域拳头产品、知名品牌

6月20日,在常宁市新河镇的新河贡鱼文化生活体验馆里,市民洪先生一家品尝了当地特色“脆皖鱼片”后赞不绝口:“口感Q弹清爽,不柴不腥,好吃!”

新河镇属于紫色页岩丘陵地带,自然条件较差,但辖内有2500多口山塘、7座小二型水库,当地许多村民靠水吃水、世代养鱼。这里产出的鱼,明代就有“贡鱼”之称。

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新河镇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导致渔业萎缩。

“不能让‘新河鱼’这块老牌子没落了,要做强区域拳头产品、知名品牌。”新河镇副镇长兼高朋村党总支书记易晓军告诉笔者,为了达成这一目标,2019年,镇党委提出组建新河鱼联盟,而最早“试水”脆皖鱼养殖的易晓军自然而然被推选为联盟董事长。

易晓军介绍,脆皖鱼就是将传统草鱼养到5斤左右开始喂豌豆,半年后肉能像瘦猪肉一样紧实Q弹。不仅如此,易晓军还按照脆皖鱼的肉质特性,研制出了新河鱼片、一鱼多吃等特色鱼美食,市场前景可观。

但当易晓军进村发动大家养殖时,村民们顾虑很多,观望不前,“鱼吃豌豆,这也太奢侈了。”“我家祖祖辈辈养鱼,没见过这样养的。”“你这鱼养出来,有人买吗?”

于是,新河鱼联盟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由镇党委统领建盟,定调子、把方向,指派联盟党建指导员“一对一”服务;支部建在联盟上,村支部引导、发动,联盟联合党支部发展壮大队伍;党员积极示范,村支书、党员致富带头人先行先试,带动群众。

手把手指导和户带户示范,终于让新河鱼闯出了一条路子。截至目前,新河镇共有10户养殖脆皖鱼,吸引200户村民参与脆皖鱼养殖的湘江源合作社,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2022年,新河鱼联盟成立联合党支部。“将支部建在联盟上,能更好打破村组界限,调配资源、统一规划、做强品牌。”易晓军表示,新河鱼联盟联合党支部成立后,带领各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养鱼户和村民流转山塘水库,发展特色规模渔业养殖,建设贡鱼文化馆,兴办鱼产品加工和餐饮业,向渔旅休闲业发展。

现如今,新河鱼名声在外。但问题也来了,名气传得远了,鱼怎么卖到远地方去?

“去年受市场影响,新河鲢鱼在本地仅卖一两块钱一斤,但运到重庆能卖五六块!”易晓军说,为了让鱼卖上好价钱,也让新河鱼走得更远,联盟党支部中的党员带头,分摊成本采购了一套充氧机和密封包装机,“鱼在袋子里存活48小时不是问题,可以活蹦乱跳运到目的地!”

在党建引领的作用下,新河鱼产业越做越大,下一步他们还将进军预制菜领域,进一步做强品牌。目前,新河鱼联盟累计创收860余万元。2022年,高朋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0万元,其中渔业养殖收入达18万元。

理顺机制,推动产业共建、利益共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产业要做大做强,也需要有一定约束。常宁塔山瑶族乡的餐饮民宿联盟,就是很好的例子。

“鸡鸭鱼肉都有,还有瑶家特色,这十大碗菜分量足、味道好,定价400元很公道!”在塔山瑶族乡上,许多游客在体验了西江漂流、看了天堂山杜鹃花后,就来到当地的农家乐,体验一顿特色鲜明的“塔山十个碗”。

为了进一步提升游客旅游体验,联盟制定了严格的价格与服务标准,并依据标准定期评比、公示公开。“不少餐饮民宿是村民个体经营,容易出现恶意低价竞争、以次充好的情况,有了联盟约束,大家现在都比谁做得更好。”该联盟党支部书记彭承禄告诉笔者,联盟还向乡党委争取了150万元的奖补资金。

目前,塔山瑶族乡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2022年,全乡餐饮民宿营业额达2000余万元。

产业联盟的成立,不仅理顺了产业发展机制,更完善了效益共享机制。

例如塔山瑶族乡的茶叶联盟,指导茶农、村、茶企开展三方鲜叶订单式收购,破解户、企供需矛盾,为全乡7个村集体经济增收60余万元。并通过土地流转、协议用工等形式,与500余户脱贫群众建立利益联结,帮助脱贫群众户均年增收5000余元。

而该乡的蓼叶联盟,则引导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共筹资金、共管服务、共创品牌,达成利益共享。村集体提供场地和厂房,企业带资金与技术“进场”,村民种植、采摘蓼叶由企业统购包销。在联盟努力下,让原本长在山间无人问津的小小蓼叶成了“致富叶”,既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还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一审:杨露 二审:刘乐 三审:谢峰)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