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清 李新春 唐志云 唐武利
东风吹暖碧潇湘,闻道浯溪水亦香。
绵绵祁山横亘的湘南大地,奔流不息的湘江之滨,滋养着一座距今1 700余年的县邑,她就是祁阳市,拥有浯溪碑林、陶铸故里、祁剧祁阳小调、祁阳石、唐家山油茶等多张闪亮名片。
走进祁阳,触摸历史印迹的同时,时时处处感受到涌动着的发展热潮。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型工业顺势而上,现代农业盛装起航,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改革创新有序推进,民生福祉持续升温……今昔发展的巨变让百万祁阳人民欢欣鼓舞,老百姓切身体会到日子越来越殷实、生活越来越舒心、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透视这些变化的背后,有一个坚强后盾——祁阳市财政局。
永州市政协副主席、祁阳市委书记蒋良铁对市财政局工作十分满意,他介绍说:“近年来,祁阳财政收入连翻新高,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4.5亿元、增长6.2%,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4亿元,成为永州市第一个地方收入突破20亿元的县市区,其中入库税收收入1 6.3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1.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 5.7个百分点;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从全省第1 7位前进至第1 5位;打好‘发展六仗’综合成绩排永州市第2位。”
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小平也肯定地表示:不断开源节流做大财政“蛋糕”,持续稳税源、拓潜力、促增长,全力加强财源建设是保障发展的“源头活水”。今年全市预期目标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让祁阳人民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系列枯燥的数字背后是坚守和付出,也是责任和奉献,更是耕耘的喜悦和收获。采访中,笔者深入体会到了祁阳市委、市政府等领导班子及财政人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理财有法精神的薪火相传。
理顺机制,变被动为主动
不做懒汉晒太阳,不怨巧妇无米炊。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困难挑战明显增多。如何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进一步加快财源建设、增强财政实力,祁阳市不等不靠,主动应变。
健全体制是提升发展效能的前提和基础。祁阳进一步完善财源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市委书记、市长担任财源建设工程领导小组顾问、组长,常务副市长专抓,从财政、税务、自然资源及高新区等部门抽调8名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制订《祁阳市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推进高质量财源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每年细化具体实施办法,从政策层面促进财源建设长远发展。
制定年度财源建设综合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对象、分解考核指标,实行“旬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和真抓实干激励等范围。财政、税务、住建、祁阳高新区等37个责任单位对照年度财源建设工作责任清单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履行主体责任,奖优罚劣。2023年来召开协调会议8次,下发督查通报10期,下发工作提示和交办函63项次。
积极探索完善财政体制。对镇(街道)财税收入实行核定基数,超收分成。进一步完善园区财政体制,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收支范围,实行收入分享,支出分担。规模企业增量税收市级收益实行市与园区及镇(街道)分享,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实行市镇3:7分成,充分调动园区及各级镇(街道)培植财源、强化收入征管的积极性。
部门配合、协调联动、齐抓共管。2023年,该市紧盯政策走向,凝心聚力立项争资,到位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3.3亿元,同口径增加5.35亿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增量达3.35亿元,居永州市第一。新增政府债券资金15.47亿元。
由被动到主动,祁阳创新“房票”安置模式入选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为有效解决房地产企业“去库存”,破解城市建设中征拆安置周期长、资金紧、推进慢等突出问题,祁阳将原有门面安置、小区安置所需的房屋转化为货币,以房票形式出具给拆迁安置户,政府部门与房地产企业签订房票使用协议,出台房票抵购房款、享有折扣等优惠政策,群众让“地”得“房”、项目出“钱”得“地”、房企卖“房”去“库存”,带动全市房地产市场增收税费1.95亿元以上。
机制顺了,积极性上去了,祁阳各项财政收入自然水涨船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最坚实的财力保障。
做优产业,变资源为财源
培育项目,产业“生财”。
祁阳把园区作为主战场,把产业作为主攻点,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不断让资源资产变现收益,培植和壮大财源。
该市大力实施“产业培塑”行动,2023年成功引进“三类500强”企业3个、总投资96.36亿元,引入“湘商回归”企业8家,到位资金44.42亿元。新增规模企业14家、“专精特新”企业1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落实新一轮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减、缓、退”税9.05亿元,发放各类涉企补助资金2257万元。持续加大对企业担保增信力度,新增担保贷款1.62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亿元,推动“政银企”合作为企业融资36.8亿元,补贴贷款利息780万元。助力当年全市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7.4%;实缴工业税金8.3亿元、增长72%。白水纺织小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雨伞布、帐篷布、箱包布生产基地,其中雨伞布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轻纺制鞋―纺织产业集群被评为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科力尔电机入围全省制造业100强企业,皓志科技在新三板挂牌,湖南金箭新材料跻身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是永州市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园区进一步提质增效,“五好”园区创建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今年一季度已进行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活动,广东德广隆服装产业链、祁阳市城区农贸市场一体化建设项目、永州(祁阳)表面处理产业园等45个项目落地祁阳,总投资93.58亿元,祁阳市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园。
工业经济的稳中有升,带动了一、三产业的持续进步。农业基础稳固。建设高标准农田7.67万亩,恢复耕地4690亩。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7个,出栏生猪103.4万头,获批柑橘品改示范市。建设40万亩高标准油茶基地,唐家山油茶文化园获评全省油茶高标准示范园区,新金浩茶油入选全省十大茶油企业品牌。三产有序恢复。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8亿元,净增经营主体16891户。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60亿元、同比净增54.6亿元,贷款余额326亿元、净增32.7亿元。
培植财源,生财有道,祁阳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有信心、底气十足。
多向发掘,变存量为增量
“三资”盘活,激活发展动能。
祁阳建立国有“三资”清查、处置与管理改革工作责任清单,念好用、售、租、融等“四字诀”,算好家底账、收益账、管理账等“三本账”,对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全面资产清查。开辟“绿色通道”,对170多个单位的房屋、土地等国有资产分期分批进行确权颁证。与此同时,推进国有经营性资产和闲置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规范化、市场化运作。
高新区通过“零地”招商模式,以股权转让、股权合作及重组等“嫁接”“联姻”方式,近三年累计盘活园区闲置和低效土地1936亩、厂房16.2万平方米,新增年产值40余亿元、年税收近1亿元。成功挂牌出让原祁阳煤矿工矿棚户区、潘市镇原畜牧水产站、大忠桥镇原工商所等26处资产,挂牌总价1486万元。腾空出地理位置较好、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成栋房屋和土地105宗进行盘活利用,实现租金收入8373.88万元。对低效闲置林业资源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办法进行土地流转,建成全国单片面积最大的10万亩油茶示范基地,首届湖南油茶节在祁阳唐家山油茶文化园举行。出实招盘活国有“三资”“林子里生金油”等经验做法入选省、市典型案例。
着力构建信息化治税格局,确保“颗粒归仓”,滴“税”不漏。祁阳拟订税费精诚共治工作要点,建立“工作方案+任务分工+督导考核”税费精诚共治工作体系。政府与征管部门、征管部门与征管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征管经费拨付与收入进度挂钩,未达进度,停拨或缓拨经费。推行“税务+司法”保障机制、“税务+公安”联动机制、“税务+工会”双联机制,提高税收违法打击效率。探索构建商品房预售资金划缴税费联动机制,防止开发商抽逃资金欠缴税费,近两年累计协作入库税费5000万元。强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出台《划拨转出让实施办法》《历史遗留违法违规建筑专项整治、自建房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加大对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案件的打击处理力度,2023年征补入库税费2.94亿元。
在以数治税上见成效。祁阳投入2000万元打造“1+N”信息化治税体系,开发“加油站数据云平台”和“涉矿资源企业税费监管平台”等“子系统”。民营加油站企业申报收入同比增加1.02亿元,增长204%,税费增加136万元,同比增长139%;“涉矿资源企业税费监管平台”自2023年7月1日上线运行以来,43户砂石矿企业全部安装监管设备,7—12月企业申报收入3.61亿元,同比增加1.37亿元、增长61.61%;入库税收2452.48万元,同比增加837.24万元、增长54.64%。
此外,强化节支就是增收理念,出台关于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预算管理的制度要求等,把严把紧预算关口,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完善支出审核机制,不该开支、不必开支的一律不开支。严控“三公”、临聘人员、政府购买服务、信息化建设等一般性支出,大力精简会议、庆典、赛事等活动,严格落实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政策。
汇流成河,多渠“聚财”,祁阳的“财政蛋糕”越做越大。
普惠共享,变“民盼”为“民赞”
开源又节流,积财会理财。财政资金更多地向城乡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社保、生态保护等民生领域倾斜,三吾大地洋溢着浓浓暖意……
持续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集中财力保“三保”。2023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26亿元,不仅新增财力全部安排民生支出,还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5680万元用于保障民生。
围绕“品质兴市”,基本拉通东江桥至黄道门码头至湘江二桥沿江路,建成并启用湘江保通钢便桥,完成城市防洪堤工程扫尾,群众盼望多年的城市内循环实现畅通。新增停车位3277个。祁阳成功获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衡永高速公路即将通车,毛荔山道口“平改立”竣工投用,湘江千吨级航道浯溪二线船闸开工建设。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创建任务,全市开通客运班线89条,投放客运车辆139台、新能源车70台,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围绕“服务三农”,统筹整合资金5.87亿元用于“三农”。统筹整合资金1.73亿元用于城乡垃圾治理和污水处理、改厕等。2023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6648元、增长13.8%,顺利通过全省实地测评。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7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22个、小微湿地23个、美丽屋场18个,新建“和美院落”37个,新改建户厕4923户。
围绕“学有优教”,统筹资金1.2亿元投入祁阳一中“徐特立项目”、城乡中小学校维修改造等,新增城区学位1455个;发放各类贫困学生奖补资金5950万元,义务教育数字化建设的做法被中央《新闻联播》头条播报。
围绕“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五大社会保险参保76.7万人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4.97万人;发放低保、特困供养、困难残疾人补贴、抚恤优待等资金1.7亿余元。新妇幼保健院、新中医院二期和白水、黎家坪、羊角塘3个“县域医疗副中心”建成投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通过评审。完成适龄妇女“两癌”筛查2万余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7.3万人次。
围绕“文化惠民”,建成国家二级文化馆及14个分馆、国家一级图书馆及10个分馆。深入推进文化送戏下乡活动,文艺演出惠及群众12万人次。浯溪摩崖石刻数字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云游浯溪”让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志愿服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人心。
维护“公平”,传导温暖,祁阳财政人全力打造的民本民生财政,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点赞,祁阳的发展后劲也更加充足,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饱含着信心与激情的祁阳财政人将持续以开拓创新、务实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咬定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定不移为国理财、为民服务,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祁阳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