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防治稻瘟病 因地制宜改种补种
湖南日报7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杨晨 刘维帅)7月5日上午,在省农学会、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的组织下,我省一批从事水稻栽培、育种、植保的专家走进省农科院试验田,就我省当前水稻生产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救灾补损技术意见。
“像这种水稻就得了白叶枯病。”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拿起水稻样本仔细观察。他介绍,水稻因受到洪水浸泡,抗病抗逆能力显著降低,各种病原生物随洪水漂流扩散,叠加高温高湿气候条件,极易引发水稻病虫害。
“6月5日左右齐穗的水稻已经‘躲’过了这场暴雨,产量较为可观,亩产500公斤左右。暴雨影响的主要是极少部分移栽较迟、在抽穗扬花期遇上连续降雨的早稻。”省农科院院长余应弘在评估后认为,“重点防治稻瘟病,要能救则救。”
“对于少部分受灾特别严重的失收稻田,要抓紧改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唐文帮提醒农户,受灾严重的稻田,当植株叶片失去功能,茎秆基部软糊,且出现萎蔫现象时,应抓紧改种。一般在7月20日以前能恢复种植的稻田,应通过秧苗余缺调剂插上晚稻,或者改种“倒种春”;不能及时恢复的,应因地制宜,改种秋玉米、秋大豆、蔬菜等其他作物。
(一审:谢振华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