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沧桑迎巨变 奋楫破浪谱新篇

2024-09-29 16:42:31 [责编:唐卓婧]
字体:【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江永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首积亮  乐嘉辉 周 文

时光不居,见证着豪迈的发展步伐;时节如流,讲述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江永县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绘就了山乡巨变、山河壮丽的新时代宏伟画卷。

如今,步入江永县城,所见皆是焕然一新的景象,产业发展繁花似锦,城市舒适宜业,乡村活力四射,人民生活幸福安宁。

以党建促动能

经济指数成倍增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江永县经济基础极为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缓慢。1949年,全县GDP仅为707万元,财政收入11.5万元,财政支出9.8万元。

75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大力推进“开放引领、产业强县”,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促改革。

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9.17亿元,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1400倍;财政收入5.84亿元,增长5077倍;财政支出25.21亿元,增长2.57万倍;固定资产投资由改革开放初期的510.8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78.6亿元,增长1539倍,近5年保持8%左右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785万元增加到30.94亿元,增长172倍;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30.1:26.4:43.5,二、三产业占比明显提高。

江永先后摘得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果蔬)、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市县等130多块“国字号”荣誉,获得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平安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等260多块“省字号”荣誉。2021、2022连续两年均有5项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1项工作获国务院表扬激励;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跃升全市第一方阵。

以项目促发展

产业推动质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工业企业数只手可数,且为手工作坊,对经济贡献度微不足道。75年来,江永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坚持优结构、提质态、延韧性,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2023年,全县工业企业数达到22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9家,实现产值5.73亿元。

“一主一特”从无到有。江永是典型的老少边穷贫困村,也是省级贫困村。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避免与周边地区产业同质化竞争,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确定了以再生金属资源(铝、铁、铜、金)综合利用与加工作为主导,农副产品加工作为特色的“一主一特”产业定位。围绕“一主一特”产业聚焦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项目,既招“一枝独秀”的大企业、链主企业,又招“满园春色”的中小企业,引进了一批绿色经济型、财税增收型、带动就业型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23年签约投资5000万以上工业项目45个。其中以浙江玉环市客商投资为主的汽配阀门产业,呈现出“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链条式”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全县“一主一特”产业实现38亿元,同比增长43%。培育“一主一特”企业54家。

特色农业从小到大。75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江永县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具有江永特色的现代农业经济迈开坚实步伐。截至2023年,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7.71万亩,总产13.455万吨,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总产量16万吨以上。以香芋、香姜和南瓜为主的特色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产量69.2万吨,总产值16.8亿元,完成蔬菜出口13.48亿元。江永香芋、江永香柚多次荣获中国农民丰收节“魅力农产品奖”、中部农博会金奖。江永县先后获得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水果蔬菜)、湖南“数商兴农”示范县、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荣誉,全国率先落地的“果蔬拼装+集中申报”海关监管模式在省内复制推广,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速度和质效进一步提升。

文旅产业从弱到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第三产业仅以少部分住宿餐饮服务业为主。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文旅产业总体散而不大,有而不强的情况,江永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丰富的生态优势,突出文化和生态特色,大力推动文旅融合,推动“三千文化”融入江永的“小城故事”。持续打好“女书牌、生态牌、瑶族牌”,打造了勾蓝瑶、千家峒、女书园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一大批网红打卡地火爆出圈,“女书热”“研学热”“露营热”持续带火乡村旅游,女书3次走进联合国,江永知名度全面提升。目前,全县拥有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中国传统村落2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2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3个,传统村落数量和传统建筑保护规模均排全省前列。先后成功举办湖南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女书国际音乐旅游周等重大活动,年游客量突破500万人次。

以共建促共生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75年来,江永县全力统筹城乡共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打开了城市空间,改善了城乡环境,城乡面貌持续提质增颜,乡村振兴持续迸发活力,绿色发展底色持续擦亮。

城区面貌提质增颜。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大城乡面貌改造、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城市景观提升等工程,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大幅提升,县城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大力推进省级园林县城建设,凤凰山公园、永明河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城市绿地、社区公园先后建成,多个品质小区依山傍水而建,永明河两岸风景宜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6.6%,老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生活新常态。始终坚持统筹抓好村镇规划,推进“一镇一品”建设,打造了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乡村旅游示范镇村,勾蓝瑶村入选湖南省乡村旅游精品村,23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乡村振兴迸发活力。作为脱贫县,江永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完善防返贫监测及帮扶机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17年脱贫摘帽,2019年贫困发生率仅为0.28%,2023年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仅存903人,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松柏乡、桃川镇等一批乡镇入选省级民族乡村振兴试点、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邑口村入选省级和美湘村示范创建村。乡村建设经验入选《乡村振兴的湖南实践》典型案例,“乡村文旅促振兴”入选中国民生发展论坛“2022民生示范工程”案例。全国政协“发挥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专题协商会上,现场连线江永,视频推介勾蓝瑶寨。

生态底色持续擦亮。75年来,江永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治理,一体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建成全省首个河长制游泳公园,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长期保持在全省前列。3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II类及以上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获评第四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批镇村获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省文明村镇、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等荣誉。江永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绿色青山成为发展的“硬核竞争力”、人民的“幸福不动产”。

以保障促和谐

民生改善可感可及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75年来,江永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8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33元。

民生事业蓬勃发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力办好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事关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事业,切实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增进民生福祉,全县民生投入占比始终保持在75%以上。投入2.4亿元推进“村村达标”工程,112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公有化率达100%。近三年累计投入1.9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43所,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全县公路通车里程由1958年的19公里增加至2023年的127公里,增长5.3倍,农村公路实现组组通,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实现乡镇全覆盖,供水人口覆盖率达90%以上,客运量由1958年的2.5万人增加至261.3万人,增长103倍。全年供电量由1978年的328万千瓦时,增长到2023年的15.5亿千瓦时,增长470倍。

社会保障全面提升。75年来,江永县持续筑牢民生保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全面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一穷二白的发展困境,财政支出主要以经济建设和文教卫生等基础民生为主,几乎没有财政资金投入民生救济。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县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大病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标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至2023年,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11.8%,获评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征收工作突出单位。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持续提高,困难群体救助标准全部达标,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102%。聚焦“一老一小”,建成示范儿童之家12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5个,基本形成城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一审:蒋宇 二审:邓望军 三审:鲁红)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