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育更多乡村“大先生”

2024-11-13 18:36:52 [责编:唐卓婧]
字体:【

刘河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今年8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教育家精神的培育涵养与弘扬践行,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引领激励作用,到2035年,使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师范教育必须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导,引导师范生努力成为“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如何适应乡村全面振兴新形势,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育更多乡村“大先生”,打造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本领、有担当的乡村教师队伍,是师范院校亟待回应的时代命题。

武装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师范学校应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将深沉的家国情感、崇高的职业使命感以及卓越的师德融入教育体系之中。此举旨在引领乡村教师站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高度,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担当起乡村教育事业重任,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形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并坚定他们的从教意愿、激发他们的职业抱负。为实现这一目标,师范学校需要双管齐下。首先,深化师范生政治理论研习,让党的创新理论渗透到每个师范生心中,以进一步巩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情感认同。其次,加强师范生对乡村振兴政策的学习,助力其全面了解我国乡村当前发展状况,深入领会乡村振兴战略背后的政策意图、核心内容和实施模式,进而满怀信心与期望投身和美乡村建设。

深耕实践,锤炼专业能力。师范院校应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实践指导作用,为师范生打造坚实的知识、技能和精神基础,使他们在乡村教育的实践中如鱼得水、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此举旨在培育师范生“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和“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这要求师范院校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论学习本土化。在乡村教育过程中,既要考虑教育的普遍性也要考虑乡村的特殊性,可通过开设一系列与乡村教育紧密相关的课程,如乡村学校教育、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留守儿童关怀、乡村社会调查等相关课程,为师范生未来在乡村执教提供坚实的知识储备。二是应用技能地域化。通过深入剖析优秀的乡村课程案例,提升师范生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通过实地教学实习,助推其掌握小班教学和复式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班级管理,提高其班级建设、家校合作、心理辅导等综合教育能力。三是精神培养具身化。通过拓展培养基地、调整培养活动、创新培养方式,引导师范生从“身体参与”逐步过渡到“全心投入”。例如,引导师范生利用寒假深入乡村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乡村社会结构和功能,结识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的新型农民,为未来的乡村教育工作积累社会资源和精神支持;暑期则可以组织师范生参与乡村社区服务,培养其关心、尊重和帮助他人的美德,同时锻炼其反思、创新和共情等重要素养,为乡村教育工作积淀品格与智慧。

树立榜样,深植教育情怀。师范院校应发挥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指引作用,引导师范生以历代乡村教育家为典范、与优秀乡村教师展开对话,培育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和“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具体而言,可以从历史中寻找灵感,比如通过深入研讨近代乡村教育史上的黄炎培、陶行知等杰出教育家的案例,剖析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如何以文化人、弘扬教育之道,从而为师范生廓清教育观念、树立榜样,培养其深厚的教育情怀。同时,应促进师范生与区域内乡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使其直面乡村教育问题、深刻认识乡村教师在乡村改造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他们从古今中外的乡村教师教育实践中汲取理论支持和经验启发,找到适合本土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认知自己的角色、融入教育环境、扎根乡村土壤。

与时俱进,敢于守正创新。师范院校应发挥教育家精神的感召作用,将守正创新和终身学习理念纳入培养体系,引导师范生不断自我超越,形成“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具体培养过程中可从两个维度入手。激发创新潜能。一方面,要更新创新观念。将基于统编教材开发、适合乡村儿童的本土课程视为创新核心,将正视乡村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视为课程创新的关键,将认同跨学科、项目制、表现性评价同样适用于乡村课堂视为课程创新的保障。另一方面,开展创新实践,提升创新能力。引导师范生在课程的一堂课或一个主题大单元活动中纳入乡土元素,或在资源搜索、教学设计、作业布置、课程思政等任一环节融入本土特征,从而真正实现一次乡土课程的开发。依托技术为终身教育发展实践赋能。进入信息时代,乡村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应加强师范生信息技术、远程教学等技能培养,提高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线上线下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应导入终身学习理念,鼓励师范生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教育视野,将国内外先进的乡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至本土教学实践。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一审:杨露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