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阳朝乡卫生院:党建领航风帆劲 医路同行启新程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3月27日讯(通讯员:周红梅 彭书凤)2024年以来,保靖县阳朝乡卫生院在县卫健局和县人民医院统筹指导下,紧扣医共体建设目标,坚持以“人才筑基、服务提质、中医赋能”为发展主线,探索出一条“强基础、育特色、惠民生”的基层卫生管理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健康活力。

党建领航,凝聚医护发展合力

阳朝乡卫生院始终将党建工作作为推动业务发展的“红色引擎”今年初,院党支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围绕“党建+医共体”深度融合展开研讨,明确“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服务提质为核心”的工作主线。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先锋队,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村医”活动,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同时,组织全体职工开展红色教育、廉政警示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提升队伍凝聚力。

多点突破,夯实基层服务能力

在县卫健局和县人民医院统筹指导下,阳朝乡卫生院紧扣医共体建设目标,重点推进三项举措:一是

育人才。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激活发展内生动力。针对全县基层卫生人才短缺、能力不足的痛点,阳朝乡卫生院创新实施引才培优双驱动和激励机制激活力 “双轨制”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与县人民医院建立“导师制”帮扶,定期选派骨干医务人员到总院进修学习,近一年来累计3名医务人员学成归来并担任重要岗位负责人;另一方面建立“绩效考核+荣誉奖励”体系,对参与家庭医生签约、公共卫生服务的医护人员给予专项补贴。

强基础。软硬件同步升级,筑牢健康服务网底。以“群众少跑腿、服务更贴心”为目标,推动基层服务能力提质增效,首先通过硬件升级惠民生,日前已完成投入DR影像、彩超及心电远程诊断系统,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目标;其次通过打造“30分钟健康服务圈”,在辖区7个村卫生室都配备有一名合格的村医,并按要求配备有听诊器、血压计、身高体重计、体温计、血糖仪、出诊箱,诊断床,药品柜,内部分设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处置室等区域,布局合理且环境清洁,主要负责处理村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病的管理,尤其关注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力求让村民小病不出村,轻病不出乡,一般疾病不出县。并派驻医生定期到村卫生室坐诊,从而合理分流患者大医院的门诊压力将有效缓解,医院的就诊人数就会大幅度增长,医疗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借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意识显著增强,主动参与健康管理,区域内慢病发病率就会减少,整体健康水平迈向新台阶。最后通过服务模式再创新,推行“1+2+N”家庭医生团队模式(1名全科医生+2名护士+3名村干部支持),签约居民重点人群签约率100%,签约人数4326人。四类慢病管理率达90%,并在各村开通便民服务电话13574338477,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建特色。深耕中医沃土,打造“家门口”的中医品牌。依托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通过特色科室树标杆,建成230㎡旗舰版中医馆,开设针灸推拿、康复理疗、治未病等多种特色治疗,开展火龙罐、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并研发“三伏贴”“健脾膏方”等特色制剂,服务2300人次,同比增长50%。同时通过文化传承促融合,打造“中医文化长廊”,定期举办“中医养生大讲堂”活动,惠及群众160余人次,结合时令时节向院公众号给群众推发中医科普养生知识,并实时组织中医生定期走村串寨开展中医健康科普活动,为村民讲解中医保健知识,让村民现场体验拔罐、艾灸等中医养生方法。

锚定目标,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医共体建设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路径。”阳朝乡卫生院院长表示。下一步,阳朝乡卫生院将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家庭医生慢病签约服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医护人员服务能力,让中医药更好地惠及百姓、服务群众,奋力书写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