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路径研究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7月2日讯(通讯员 喻国宜)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急剧增加,“垃圾围城”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分类作为实现垃圾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处理的重要手段,不仅关系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更是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然而,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体系运行效率不高、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居民参与积极性不强等。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为打破当前困局的关键。通过强化党组织在政治引领、组织动员、资源整合和群众工作中的核心作用,能够有效凝聚政府、市场、社会、居民等多元力量,形成协同治理合力,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强化思想引领,夯实政治根基

1.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各级党组织要深刻认识垃圾分类是改善民生、节约资源、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将其作为践行初心使命、服务群众的重要标尺,切实增强政治、思想和行动自觉。

2.创新宣传方式,凝聚社会共识。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培训等载体,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政策法规和生态环境理念教育,使其成为宣传、践行和监督的先锋。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一线,运用宣讲、互动体验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普及分类知识,阐明重要意义,引导居民从思想上认同、行动上践行,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工作机制,构建治理闭环

1.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将垃圾分类深度融入党建工作布局,明确各级党组织的责任分工。借鉴“杨浦模式”,构建“区委统筹抓总、街道党工委区域化协同(融合社区与驻区单位党建)、社区党组织组织动员”的工作格局,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

2.优化全流程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组织协调作用,着力打通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环节堵点问题。一方面,推动政府加大末端处理设施(焚烧厂、生化处理厂等)的规划和建设力度,提升处理能力与技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党建联建、区域化党建等平台,整合城管、环卫、物业、收运企业等资源,优化收运网络和作业流程,确保分类垃圾得到专业化、规范化的处理,巩固前端分类成果。

(三)发挥组织优势,凝聚治理合力。

1.整合社区治理资源。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整合物业公司、业委会、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等各方力量,组建党组织牵头的“垃圾分类工作专班”或“先锋队”。建立党组织召集,综合执法部门、社会组织、收运企业等参与的“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研判,协同解决设施配置、投放管理、执法监督等难点问题,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2.深化区域协同联动。在街道(乡镇)及以上层面,党组织应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合作。通过组建区域化党建联盟、党建共同体等,打破行政壁垒,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处置设施共享、管理经验交流)和优势互补,形成区域一体化推进合力,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治理效能

1.推动“党建+科技”融合。借助智能化技术赋能垃圾分类工作,推广智能分类回收箱、识别APP、积分奖励系统等设备和技术,实现投放便捷化、识别精准化、管理数据化,提升工作效率与居民体验。构建智能化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投放习惯和垃圾产量,支撑政策优化与设施布局;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满溢预警、收运路线优化、设施运行远程监控,提升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与快速响应能力。

2.推动“党建+文化”。将垃圾分类理念融入地域特色文化,挖掘戏曲、曲艺、非遗等传统文化资源,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如小品、快板、主题剪纸等),潜移默化地提升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与分类自觉性。同时,策划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月/周”、“五进”等活动,创新形式如社区垃圾分类游园会(知识问答、趣味游戏)、校园绘画/征文比赛、家庭技能竞赛等,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推动其成为低碳生活的新风尚。

3.推动“党建+社会共治”融合。着力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一方面,动员群众参与自治,搭建平台、赋权增能,支持组建志愿督导队、楼栋自治小组;探索在党组织指导下成立社区垃圾分类自治委员会(由党员骨干、居民代表、物业等组成),履行宣传、指导、巡查、公示(红黑榜)等职能,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服务与监督。另一方面,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专业参与。引入环保、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发挥其在业务培训、项目策划、第三方评估等方面的专业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合作等方式,支持其承接宣传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创新项目孵化等任务,提升专业化与社会化水平。同时,鼓励驻区及行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支持其投资建设运营分类设施、参与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提供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等。探索建立绿色信贷、税收优惠、荣誉表彰等激励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共赢。

党建引领是破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难题的核心抓手与根本保障。实践表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与组织协调功能,是整合资源、凝聚共识、攻坚克难的关键所在。未来,应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巩固拓展实践成果,将党的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垃圾分类的治理效能,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