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16日讯(通讯员 潘超红 刘林杰 宋雅丽 李莹)“看我的圣诞树!松枝是弯的,星星是尖的,铃铛是圆的!”2025年7月14日,湘西古丈县民族中学的教室里,一名土家族学生举着用彩色扭扭棒制作的作品,兴奋地向同伴展示。当天,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夏坤荣老师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创意扭扭棒》手工课,以“手工美学实践与立体构成”为核心,通过层次分明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在指尖创作中感受艺术审美与空间逻辑的双重魅力。
课堂伊始,夏坤荣老师以圣诞树主题创作切入,将平面图纸转化为立体造型的过程清晰拆解。“大家看这张图纸,松枝是斜线,铃铛是圆圈,星星是五角星——咱们用扭扭棒的柔韧性,把这些平面线条变成立体的!”她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将扭扭棒弯出45度角模拟松枝的自然弧度,绕成闭合圆圈做出圆润的铃铛,对折捏出对称尖角打造立体星星。同时,她还融入色彩搭配原理:“绿色松枝配红色铃铛,对比鲜明更亮眼;金色星星点缀其间,能让整体更和谐。”孩子们跟着操作,手中的扭扭棒渐渐从一根根彩色线条,变成了形态饱满的圣诞树,在掌握弯曲、缠绕等基础技法的同时,悄然提升了艺术审美感知。
“接下来,咱们挑战更有创意的——做花花手环!”随着夏坤荣老师的引导,课堂进入个性化创作环节。她先示范螺旋缠绕、花瓣塑形、串联组合等核心技法,特别强调:“注意花瓣左右要对称,就像我们数学里学的对称轴,这样才好看。”话音刚落,孩子们便发挥想象开始创作:有的用黄色扭扭棒做花心,粉色扭扭棒螺旋缠绕成花瓣,做出层层叠叠的蔷薇造型;有的将红色与白色扭扭棒交替串联,形成对称的条纹图案;还有的把花瓣捏成尖形与圆形两种形态,通过有序排列展现节奏美感。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乡村孩子发现数学不仅是公式和计算,它还可以是生动的、有趣的。”教学组成员表示。团队在课程设计时特别注重结合小学数学知识点,如几何图形的认知、对称与规律等,使手工课不仅是美育实践,更是数学思维的延伸。
夏坤荣老师在教室巡回指导,针对不同作品精准点拨:“这个花瓣可以再捏立体些,让它像真花一样鼓起来”“串联时调整一下间距,空间感会更好”。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用和老师做得一样,把你想到的样子做出来就是最好的!”一名同学起初对着扭扭棒犯愁,在老师引导下慢慢找到感觉,最终做出一个缀满小雏菊的手环,她开心地说:“原来我也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东西!”
整堂课由简入难、层次清晰:从基础技法的规范示范,到主题创作的逻辑引导,再到自由创意的个性发挥,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扭扭棒的操作技巧,更在实践中理解了立体构成的空间逻辑、几何对称的平衡美感。
据悉,此次教学活动中,“数映红途”团队还将带来更多融合知识与实践的特色课程。未来,团队计划将这类层次化、沉浸式的教学模式推广至更多乡村学校,让更多孩子在动手探索中发现美、创造美,在实践中成长。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