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21讯(通讯员 潘超红 刘林杰 李亦菲 胡妮)2025年7月17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湘西古丈县会溪村腹地,在苍翠山峦与悠悠碧水的环抱中,团队成员叩响村民代明泽的家门。一次朴素的访谈,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这片山水秘境中被交通绳索紧紧缚住的生活脉搏。
会溪村的美,被群山与流水珍藏,也成了村民出行的天然壁垒。代明泽指着屋外的小路,道出日常的艰辛:通向外界的“动脉”仅有两条——昂贵的包车与少有的渡船。包车一趟去镇上动辄八十至百元,对大多家中并无代步车辆的村民而言,这是一笔需要掂量的开支。而另一条水路,渡船每五天方鸣笛一次,仅与镇上的“赶集日”同步,成为了村中唯一规律的对外窗口。
这五天一次的航程,对村民而言,绝非闲情逸致的出游,而是一次背负全家生计的远征。船笛一响,村民们便匆匆汇向码头,背负着沉重的背篓,为接下来五天的餐桌储备粮草。“山水是好,但地里长得不够多,不够吃啊。”代明泽的感叹里藏着无奈。五天一次的采购清单上,蔬菜、米面油盐是绝对的主角,大山慷慨地赠与风景,却未能慷慨地给予餐桌丰足的保障。
对代明泽而言,镇上的家人是心中一份温暖的牵挂。他偶尔也踏上那条昂贵的包车之路,短暂团聚几天。然而,村中那一小片青翠的茶园、已挂果的柑橘树,如同无声的羁绊,总将他唤回这山水之间。“家里有茶树、柑橘树要人照看,离不得太久。”土地与作物是生计的根系,更是情感的脐带,让他甘愿守在这片出行维艰的土地上,日复一日地耕耘与守望。
团队成员在代明泽平静的叙述中,触摸到会溪村如藤蔓般缠绕的现实困境。山水阻隔,交通命脉脆弱如丝,日常生活的运转维系于一条五天一次的“补给生命线”。这不仅是地理意义的偏远,更是发展机会与生活品质被无形压缩的沉重现实。
当“依山傍水”从诗意画卷蜕变为现实生活的紧箍咒,会溪村村民的坚守更显珍贵。团队成员的笔触与思考,已悄然汇入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一条路的贯通,一趟班车的增开,或许就是撬动困局的关键支点。唯有真正打通那“最后一公里”的梗阻,方能让绿水青山所孕育的生命力,最终丰盈回馈给世代守护它的人们,让赶集归来的背篓里,不再只盛装对下一个五天的焦虑守望。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