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观昕:用专业资质托举公益,让帮助更有尊严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8月8日讯(通讯员 马龙)早晨9点,长沙火车站钟楼东方红的乐曲准时响起。身着志愿者马甲的胡观昕已经站在爱心候车室服务台前,开始了他九年来累计在长沙火车站的第725个志愿服务日。正值2025年暑运高峰,这位日均行走万步的90后志愿者,用专业服务和温暖关怀,在人来人往的车站里绘就了一幅独特的"爱心地图"。

短短一小时内,胡观昕已经完成了多项服务:协助视力障碍旅客找到检票口、帮老人提行李、引导轮椅乘客使用无障碍设施、协助重点旅客登乘和站车交接,带领盲人旅客站内购物,协助轮椅旅客使用无障碍卫生间、协助老人使用氧气机、帮助疾病旅客更换尿袋,帮助到站寻亲的旅客亲属联系车长在车上广播寻人。胡观昕微笑着分享道:"虽然穿着志愿者马甲,但每当听到旅客真诚地说'谢谢'时,那种被认可的感动总是让我充满力量。这简单的两个字,是对我最好的肯定。"——这些温暖瞬间的背后,是他累计5000多小时的坚守与付出。

2024至2025年,他以长沙火车站为场域,开展了长达一年的旅客深度访谈,系统调研了126位旅客的生存发展状况,涵盖务工者、自由职业者、异地求医家庭等多元群体。拓展性转换帮扶旅客25人。相关部门以其事迹为原型创作了全国首部聚焦铁路志愿者纪实主题广播剧,相关事迹被央广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中国交通网、中国网、湖南经视等媒体报道。

客运员肖淑一记得,去年冬天,一位独自乘车的老人突然在候车室呼吸困难,胡观昕第一时间发现异常,不仅迅速联系了客运员和值班站长,还一直握着老人的手安抚情绪,直到救护车到来。“他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而是真正把旅客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而在客运员李琢明看来,胡观昕最特别的地方,是他总能在别人忽略的细节里找到服务的空间——比如发现独自出行的聋哑旅客可能会错过广播,他就自学了简单的手语;注意到带小孩的父母常常手忙脚乱,他就在服务台准备了应急的尿布和湿巾。这些细微的观察,渐渐汇聚成他自创的“五感服务法”:通过旅客的衣着、表情、动作甚至语气,预判他们可能需要怎样的帮助。

“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多看一眼、多问一句。”胡观昕笑了笑,顺手帮一位拖着大箱子的女生调整了歪斜的背包带,“如果能让每个人的旅途稍微轻松一点,脸上多一点笑脸,我觉得这是值得的。”

九年来,胡观昕在铁路志愿服务超过5000小时,自2017年以来胡观昕持续多年参与长沙车站志愿服务。多年来,在陈小勇等客运员的悉心教导下,胡观昕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服务者。他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将长沙火车站的志愿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成长故事,正如长沙火车站的巨变一般,承载着岁月的沉淀和努力的痕迹。在长沙火车站,胡观昕的追梦轨迹仍在继续,而客运员们的耐心指导,则一直是他成长路上最珍贵的财富。为帮助广大有学习需求的铁路志愿者提升服务水平,拓展知识储备,胡观昕自费购买《铁路客运员》、《铁路客运实训》教材作为参考,录制了《铁路客运员理论与技能》系列视频学习资料供大家拓展学习。

胡观昕的公益之路远不止于车站。2025年他自费走访了20余个社区,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300多份"隐形困境"群体案例。"很多人不符合帮扶政策,但他们的困难真实存在。"胡观昕说。他特别关注那些"不够残疾、不够贫困、不够特殊"却举步维艰的群体。今年,他联合医疗、心理专家发起的"暖心计划",已为200余名这样的特殊群体提供了专业援助。这也是他2024至2025年间开展铁路旅客深度访谈的延续。

在湘江岸边,人们也经常能看到胡观昕的身影。他组织的环保志愿行动已累计吸引200余人次参与,“我值得被看见”主题团体帮扶陪伴式工作坊参与人数稳定在25人左右。心理咨询师王敏与胡观昕合作多年,她评价道:"他不是简单地做好事,而是在系统性地解决社会问题。"

胡观昕为了更科学、更立体、更专业的投身公益志愿服务,从公共事业管理本科毕业后,陆续考取了社会工作师、注册营养技师(DTR)、健康管理师、急救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员、业余无线电操作证、心理咨询师等专业资质,义务培养了100余名新生代志愿者。今年,他又开始了新的尝试:寻找社会企业为特殊群体创造就业机会的突破口,开发志愿服务管理平台提升帮扶效率。近期,他在尝试用音乐公益创作的方式为“被社会忽略的人们”发声。"公益不是施舍,而是让每个人都有尊严地获得帮助。"胡观昕说。

在长沙这座"雷锋家乡",胡观昕用对公益的持续坚守,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平凡人持之以恒的善举,终将汇聚成温暖社会的力量。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