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张琴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9月9日讯(通讯员 刘文)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张琴积极应对变革,聚焦课堂教学实效,开展了一系列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取得了阶段性育人成效。

(张琴老师搭建的由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此项教学改革源于一线教师对教学困境的深切体会。面对传统课堂中学生兴趣不高、语言实践机会匮乏、个性化指导难以实现等共性难题,该校张琴老师在省级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没有追求技术的“炫技”,而是务实地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尝试将其融入“教”与“学”的全过程,旨在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语言应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张琴老师探索形成了“课上教师主导+AI辅助、课下学生主体+AI伴学”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新形态。在课前,学生借助DeepSeek、ChatGPT等工具进行预习,高效完成基础知识查询和长难句解析;在写作环节,学生可将初稿与AI润色稿进行对比,在差异中自主领悟地道的语言表达。在课内,教师则将重心从知识灌输转向组织深度讨论、引导学生批判性审视AI生成的内容、开展情境化口语操练,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

(大学英语智慧课堂)

“技术归根结底是为育人服务的。我们的目的不是研究多高超的技术,而是思考如何用这些工具把课上得更好,让学生学得更有效、更主动。”张琴老师如是说。自教改试点开展以来,学生们普遍反馈,学习路径更清晰了,口语和写作练习有了“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反馈,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得到了有效激发。

这项改革不仅关注语言技能的提升,更将价值引导、文化涵养和思维训练贯穿始终。张琴老师通过设计对比分析、案例研讨等环节,引导学生理性看待AI工具的局限性,警惕技术依赖,坚守学术诚信,在人机协同中更好地成长。

该校基础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次扎根课堂、服务学生的有益尝试。下一步,将继续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这样的改革创新,持续总结和推广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稳步推动课堂教学质量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