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亏本”换“大民生” 常宁一企业主动担当优化营商环境获赞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9月16日讯(通讯员 邹少文 尹辉)近日,常宁市白沙镇上洲村的供水主管道完成铺设,标志着困扰当地下洲、中洲、上洲三村多年的“用水难”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清泉流入农家,不仅滋润了百姓的生活,更折射出当地一家国有企业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主动作为与深厚情怀。完成这一民生壮举的,正是常宁市自来水公司,而其经理作为市政协委员的履职担当,成为了破解难题的关键。

白沙镇下洲、中洲、上洲三个村落距离镇区供水主管网遥远,地形复杂,铺设管道工程量大、成本极高。高昂的建设成本让村庄自行筹措资金解决变得异常困难,用水问题长期制约着当地产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面对这一民生痛点,常宁市自来水公司经理(同时身为常宁市政协委员)没有因“不经济”而却步。他力排众议,毅然从“解决民生问题、回应百姓期盼”的政治高度出发,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公司最终决定,即便明知这是一笔“亏本买卖”,也要以最大的优惠力度和支持政策,为三个村庄建设供水设施,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在此理念驱动下,自来水公司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克服施工中的诸多技术难题,高效推进工程建设。截至目前,下洲村、中洲村已通水到户,村民彻底告别了“用水难”的历史。上洲村的主管道也已铺设完成,通水入户指日可待。

这一举措,表面看是企业承担了额外的经济成本,做了“亏本”生意,但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营商环境优化效应却是巨大而深远的。一是极大提升了农村民生福祉。 稳定可靠的供水保障了村民身体健康,解放了为取水耗费的劳动力,提升了生活品质,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 生产用水得到满足,为当地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扫清了基础障碍,注入了新动能,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是塑造了负责任、有担当的国企形象。 自来水公司不以单纯盈利为目的,而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了公共服务企业“姓公为民”的本色。这种主动解决基层难题的作风,为当地营商环境增添了温暖的底色,传递出政府及关联企业乐于、善于为民排忧解难的积极信号,构建了更加和谐、互信的政商、政民关系。

常宁市自来水公司的这次实践证明,一流的营商环境不仅仅是便捷的行政审批和优惠的招商政策,更体现在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诚意与行动力上。这种“舍小利、顾大局”的担当,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深层内涵和动人之处,为常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