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4日讯(通讯员 石天河)近年来,双牌县财政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财政主责主业,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效能为目标,在培植财源、优化支出、强化监管、防范风险等方面精准施策,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深耕财源建设,做大财政收入“蛋糕”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与支出刚性增长的双重挑战,县财政局坚持内外兼修、多措并举,着力构建稳定可持续的财源体系。
一是精准施策培植财源。建立涉企政策“直通车”机制,编制《惠企政策汇编》和申报指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政策宣讲,确保减税降费、奖补扶持等政策直达快享。创新推出“财金联动”融资服务模式,联合金融机构开发“政采贷”“科创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融资门槛。2025年以来,通过财金联动机制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达一定规模,有效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
二是主动对接争取资金。建立政策研究专班,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动向和资金投向,提前谋划储备项目。完善“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协同推进”的争资工作机制,制定争资考核激励办法,调动各部门积极性。通过精准对接和持续跟进,全年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实现显著增长,有效弥补了本级财力缺口。
三是深化改革强化征管。推行税费征管“网格化+专业化”管理,建立重点税源企业联络员制度,实现对主要税源动态监控。创新开展“税源普查”专项行动,摸清税源底数,堵塞征管漏洞。大力推进国有“三资”清查盘活,建立“一资一策”盘活方案,通过市场化运营、重组整合等方式,实现闲置低效资产增值增效,全年盘活收益达到相当规模。
二、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针对预算管理中长期存在的支出固化、效益不高等问题,县财政局以零基预算改革为抓手,推动预算管理方式根本性转变。
一是重构预算编制体系。彻底打破“基数+增长”的传统模式,建立“项目准入、绩效挂钩、动态调整”的预算编制新机制。所有支出项目均需重新论证,从政策依据、支出必要性、实施方案、绩效目标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二是建立支出标准体系。分类制定公用经费、项目支出定额标准,推动预算编制标准化、规范化。严格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明确不予安排预算的支出事项,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通过标准控制和结构优化,全年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近6000万元。
三是推进专项资金整合。按照“用途相近、资金统筹、绩效优先”原则,大力推进行业领域内和跨部门资金整合。建立产业发展资金池,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产业扶持资金统一管理;整合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实行“项目库+预算安排”联动管理。全年整合专项资金10项,压减支出2578万元,资金使用“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强化民生支出保障。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建立“三保”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全流程管理机制。实行“三保”支出月调度制度,动态掌握执行情况,确保民生政策及时落地。全年安排“三保”预算11.14亿元,有效保障了各项民生支出需求。
三、强化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将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构建“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全链条绩效管理体系。
一是健全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等系列制度,建立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在预算编制环节,要求所有项目必须设定量化绩效目标;在预算执行环节,实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在预算完成后,全面开展绩效自评和重点评价。
二是创新财政监管方式。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财政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全流程线上监管。系统设置预警规则,对支出异常、进度滞后等情况自动预警,便于及时介入纠偏。建立预算执行“红黄牌”警示制度,将执行情况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
三是发挥投资评审效能。完善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前移评审关口,加强对项目可行性、投资概算的前期审核。建立评审专家库,引入第三方评审机构,提升评审专业性。通过严格评审,全年审减不合理资金超亿元,有效节约了政府建设成本。
四是强化监督结果运用。深入开展财政基础管理提升行动,重点整治账户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对绩效优良的项目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项目督促改进,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全年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调整预算安排达一定规模,形成了“要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鲜明导向。
四、筑牢风险防线,确保财政稳健运行
坚持底线思维,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切实防范化解财政运行中的各类风险。
一是构建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严格债务举借程序。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设置偿债准备基金,制定应急处置预案。通过预算安排、资产盘活、债券置换等多种渠道筹集化债资金,超额完成年度化债任务。其中,平台公司债务化解工作成效显著,率先完成隐性债务清零目标。
二是创新账款化解机制。建立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专班,制定分类化解方案。对于确有支付困难的,通过预算统筹、资产处置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对于分歧较大的,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对于长期拖欠的,纳入诚信体系管理。通过系统施策,超额完成年度清欠任务,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三是完善资金安全管理。健全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账户管理制度,全面清理冗余账户,规范资金存放管理。建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优化财政资金调度,确保支付需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完善岗位责任制,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从源头上防范业务风险。
下一步,县财政局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二是加大“三资”盘活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资产资源价值最大化;三是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结果运用,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四是健全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财政保障。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