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11日讯(通讯员 何平华)乡村振兴,实干为先。今年来,芷江侗族自治县260名驻村干部坚持扑下身子、融入乡村、走进群众,聚焦建强基层组织、狠抓产业发展、完善基层治理、联系服务群众等重点工作,进农户、访民情,努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帮助所在村解决实际困难、发展经济,帮助群众想办法、出实招,加快增收致富的步伐,为推动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驻三道坑镇芷江溪村工作队帮助监测户收稻谷,解决留守老人缺劳力收稻谷难题)
责任上肩抓驻村。坚持抓好责任传导、示范带动、资源聚集等基础工作,真正做到责任上肩,推动全县上下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一是严实责任管理。县委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驻村帮扶工作,并实行“三个纳入”,即纳入基层党建述职、基层党建调研和现场观摩考评内容,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县委书记以身作则,深入乡村调研时必调研驻村帮扶工作,帮助解决驻村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委组织部门把驻村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在选育管用驻村工作队员、调度资源聚集乡村振兴一线、强化督促指导、建强基层组织等方面发挥主体责任。明确乡镇党委的属地主体管理责任、派出单位(包村单位)的跟踪管理责任,全面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服务、任务安排、督促指导、考勤考核,推动作用发挥。二是着力建强组织。各驻村帮扶工作队着力在抓班子、带队伍、强落实上持续发力。88支驻村工作队带头上党课160余次,召开院落会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600余次,推动2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完成整顿转化任务,打造了清江、五郎溪、上坪、桃花溪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公坪镇和碧涌镇清江村获评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三是突出强村富民。探索“四帮一”(结对强村、县直包村、企业联村、能人帮村)机制,选取17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21家规模企业结对帮扶17个集体经济边缘村。坚持人才助力,选派77名科技特派员包村指导(其中省派2名、市派3名、县派72名),摸排乡村振兴本土人才4913人,以及在外高层次人才340人。湖南银行驻新店坪镇桐木垅村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组织同一把方向、党群同心促融合、产业同向闯市场”联合发展模式,2025年产业联合体总收入为1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可增收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0 %。四是提升治理质效。各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院落会等方式,收集意见建议,注重发挥党员和片组邻“三长”作用,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三道坑镇、禾梨坳乡古冲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五是推动为民服务。驻冷水溪乡大军田村第一书记兼队长肖光,充分发挥其公职律师特长,带领工作队远赴广东东莞,成功帮助该村一名在外务工伤亡村民家属维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使命担当。该县今年7月开展“五个一”行动以来,安排小微项目资金100万元,组织3833名干部开展了3次以上入户访,召开屋场会3420余场次,帮助完成农户微心愿1600多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40余件。
(驻新店坪镇连心桥村工作队组织开展环境大扫除等“五个一行动”,提升人居环境)
优化结构抓驻村。坚持尽锐出战聚力量,树立正确导向,推动各类精干力量向驻村帮扶队伍聚集。一是选优驻村力量。注重“县级统筹、精准选派”,采用“个人自荐+单位推荐”方式,由包村单位从本单位党员干部中择优选派。再结合各村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工作需要,根据选派人员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能力特点,对人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确保选派干部与派驻村能够精准对接,实现选派力量与脱贫村的发展需求相契合。通过精准搭配,全县共选派88支260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实现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轮换后40岁以下的共有52人、占比20%,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198人、占比76%,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注重能进能出。突出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工作作风好、组织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三好两强一热心”选人用人标准,对工作表现差的工作队员及时启动召回程序,调整撤换不适应、不胜任驻村帮扶工作的队员16名。三是强化脱颖而出。将人才培养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在全县范围内选派了35岁以下的驻村干部18名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驻村工作,对工作主动、能力突出、表现优秀的年轻驻村队员优先提拔重用和职级晋升,补齐驻村力量不充足的“短板”,解决队伍搭配不均衡的“顽疾”和拓宽人才培养不全面的“渠道”,实现年轻干部培养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双赢”。
(驻土桥镇分水坳村工作队组织清理道路塌方确保道路通畅,方便群众出行)
提能促效抓驻村。坚持把提升振兴能力、强化工作保障作为提升驻村帮扶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一是重培训。县驻村办会同农业农村等部门,突出中央、省委和市委最新文件政策、基层党建业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村实用技术、乡村治理实践等重点培训内容,通过专题培训、现场观摩、经验交流、集中研讨等形式,组织全员培训。今年,共组织县级集中培训2次,选派33名驻村工作队员参加市以上专题培训班。二是严指导。及时下发省委组织部《驻村帮扶工作指引》,编发《驻村干部学习资料汇编》,帮助学习政策、把握要求。县驻村办每季度召开一次驻村工作队队长工作例会,对乡村振兴工作业务和当前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培训,不定期深入驻点村开展工作督导指导1320人次,开展谈心谈话565人次。三是实交流。建立导师帮带制,坚持同一乡镇内优秀工作队长带新任工作队长、老队员带新队员的方式,结成师徒帮带对子69对。鼓励支持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工作交流74次。四是重保障。千方百计安排资金有序发放驻村工作补贴,每年为工作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每年组织1次健康体检。用好心理疏导、关怀慰问、体检结果分析等机制,坚持把因各种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17名驻村工作队员纳入七一、春节慰问对象和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对象。对生活设施不健全、包村单位入村指导不到位、资金安排不及时等问题,县驻村办电话提醒相关单位67次、下发督办函14次。
严格管理抓驻村。坚持把严格管理作为提升驻村帮扶工作质效的重要手段,督促驻村工作队员真正把心思放在乡村振兴、业绩体现在乡村振兴上。一是健全制度管人。构建和完善乡镇属地管理、单位跟踪管理、驻村办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管理体系,先后出台《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考勤管理、联系群众、工作例会、教育培训、督查指导、人员轮换、召回调整等7项制度。二是强化督导提效。下发工作提示12期,坚持不定期入村现场指导,及时掌握、帮助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驻村工作队工作质量提升。三是注重考评激励。开展履职情况测评,出台驻村工作队失职失责问责追究办法,督促工作队员履职尽责。注重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期满考核相结合,对驻村工作队人员单独进行年度考核,评优比率提高到35%,2024年85名工作队员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今年先后对16名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驻村工作队员优先晋升职级(等级),树立了正确导向,有效激发了驻村工作队员的工作干劲和精气神。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