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滩镇街道获评全国文明单位的实践启示

2025-05-30 11:06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李慧]
字体:【

华声在线5月30日讯(通讯员 唐雯)漫步南岗小镇,海家塘水库碧波荡漾,水库旁新修的环湖彩虹步道蜿蜒如画,三仙井稻花鱼基地里稻香鱼跃。曾经污水横流的城乡接合部,如今蝶变为市民争相打卡“网红小镇”,这正是邵阳市北塔区新滩镇街道获评“全国文明单位”的生动注脚。从党员带头拆违建的攻坚身影,到群众自发美化庭院的火热场景,从“问题找上门”到“服务送上门”的治理升级,这条文明创建之路,既是党建引领的实践答卷,更是“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鲜活诠释。

党建引领强根基,文明创建有方向​

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背后,是街道党工委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的生动实践。新滩镇街道始终坚持“党建+文明创建”深度融合,将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党组织年度考核“硬指标”。聚焦老旧小区改造难题,街道依托“片组邻”三长制组织体系,组建党员“矛盾调解先锋队”,围绕天然气管道改造、违章建筑拆除等群众关切问题,精准施策化解矛盾纠纷60余起。针对背街小巷、菜地环境脏乱等顽疾,街道党工委牵头开展“奋战100天 新滩焕新颜”行动,组织党员干部、社区志愿者成立攻坚分队,建立“巡查发现—整改落实—长效监督”闭环管理机制,累计清理卫生死角218处,拆除违规搭建的养鸡棚、肥料棚64处,清运清除废旧杂物。同步推进“门前三包”责任落实,治理乱堆乱放顽疾,真正让“党建红”点亮“文明绿”。

针对治理破难题,志愿服务暖民心​

文明创建的最终落脚点是提升群众幸福感。街道以"民呼必应"为导向,构建全域联动的志愿服务体系:资新社区针对老年人口占比35%的现状,创新"公益时间银行"互助机制,老年群体通过参与垃圾分类、文明宣传累计存储服务时长1.2万小时,兑换助餐、助医等服务3800余人次;建成社区食堂解决老年人“就餐难”问题,联动医养中心开展健康筛查73场,惠及独居老人500余名。江北社区深化全省最佳志愿服务社区创建经验,培育十余支专业志愿队伍,年均开展助老、调解、科普活动上百场,服务覆盖率达90%。志愿服务在街道蔚然成风,从"单向帮扶"到"互助循环",志愿服务的创新实践,让文明创建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共建共享凝共识,文明新风润心田​​

文明创建的生命力,在于唤醒群众"当家人"意识。街道全覆盖推行群众谈、干部谈、群众干部共同谈的“三级院落会”,坚持群众“唱主角”,社区干部“当听众”,切实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在社区、化解在院坝、回应在身边。通过98场院落会解决南岗小镇建设难题42个。群众自发捐资38万元、义务出工2000余人次,将杂草丛生的荒地建成美丽庭院、音乐广场等景观,精心打造的邵阳村吧IP更是火爆出圈,成为邵阳市近郊文旅新名片。正如江北社区组长罗锦军所说:"大伙争着为家乡种棵树、铺块砖,这种价值认同,比环境美化更珍贵。"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奉献",群众在共建中涵养家园情怀,在共享中提升文明境界,让文明公约从墙上的文字内化为心头的自觉。

长效机制固根本,文明之路无止境​​

​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深化治理的新起点。街道以"常态长效"破题,构建"巡查—整改—监督"闭环机制:在文化市场监管中,建立"扫黄打非"月度联合巡查制度,对校园周边书店、印刷厂等重点场所实施动态评级管理;同步开展"最美清洁户"评选活动,建立"红黑榜"公示机制,全年评选文明庭院、美丽庭院等,曝光整改脏乱差家庭,带动辖区各家各户主动签订"门前三包"承诺书。从"问题发现—立即整改—回头看"的硬约束,到"评优树先—正向激励—反向鞭策"的软引导,街道以"奖罚双轨"推动文明创建从突击整治转向常态长效。"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干群齐心一起干’,这是文明创建最宝贵的经验。"党工委书记乐勇兵的话,道出了长效治理的核心密码。

从“党员带头拆违建”到“家家户户争挂文明牌”,从“问题找上门”到“服务送上门”,新滩镇街道的实践印证:文明创建既是检验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站在新起点,这条以党建凝魂、以志愿服务赋能、以共建夯基的文明之路,必将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写下更温暖的注脚——在这里,每一棵由群众亲手栽种的树,每一块由干群共同搬动的石,都在诉说着文明新风的生动故事。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