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6月6日讯(通讯员 朱奕 张思思)清晨,湘潭县法院执行局已是一派繁忙景象。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卷宗翻阅声交织。朱奕、彭伟康、冯一桓三位执行干将,正分头梳理手头的涉企“骨头案”,准备出击。
第一捷:雷霆出击,七年“死账”一朝清!
朱奕桌上摊开的,是林某拖欠本地一家老牌企业15万元货款的陈年积案。这笔2018年的欠款,几成“死账”。年初申请人恢复执行,提供了一条宝贵线索:两年前,林某有一笔13万元的征收款,可能暂存其父处。
“电话打了无数次,石沉大海。不能等了!”朱奕果断调整策略,直接联系林某父母。面对两位老人,她耐心释法,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老人家,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更是法律要求。林某这样躲着,只会让事情更糟。后果很严重:上失信黑名单、司法拘留,甚至可能构成拒执罪要坐牢。”法律的威严和朱奕的坚决态度,让压力有效传导。
当天下午林某主动联系法院,将拖欠七年之久的15万元货款一次性付清!申请人代表紧握朱奕的手:“七年了,这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太感谢了!”朱奕首战告捷!
第二捷:温情破冰,涉农困局巧化解!
几乎同时,彭伟康在调解室调解一起涉农企业执行案。这起案件因被执行人未能履行,账户被冻结。企业负责人张某被传唤到庭,情绪激动:“我们搞农业的,靠天吃饭,今年气候不好,行情差,资金链快断了!”看着张某焦虑的神情和粗糙的双手,彭伟康果断启动“背对背”调解。他将张某请到一边,推心置腹:“张总,法院理解难处,前期我们没有直接查封设备厂房,但申请人那边也要生存。关键是你们要拿出最大诚意,尽力筹钱,法院绝不会做‘杀鸡取卵’的事。”
另一边,他向申请人代表耐心解释:“如果逼得太紧,企业真倒了,你们的债权可能一分都拿不回来,不如给他们一个缓冲期?”
调解室里,彭伟康来回沟通,一次、两次、三次…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双方达成和解:被执行企业当场筹措支付首期10万元,剩余款项分期偿还。第二案,圆满和解! 既兑现了部分权益,更维系了合作纽带。
第三捷:运筹帷幄,护航经营促双赢!
当朱、彭两处传来捷报,冯一桓正为一起复杂的“硬骨头”案件而头痛不已——某科公司与某金、某展公司的建筑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主体多、标的额巨大。“不能蛮干!”冯一桓眉头紧锁,迅速研判:“简单查封拍卖,企业可能瞬间停摆,员工失业、供应商讨债,申请人最终也可能竹篮打水,这是典型的‘多输’!保障被执行企业基本的造血能力,才是实现债权的长远之策。”
他立即带队深入被执行企业厂房车间,实地查看生产线、了解订单、评估现金流和真实偿债能力。摸清底数后,他组织双方进行多轮密集磋商。面对焦急的申请人,他条分缕析:“过度执行导致企业猝死,你们的债权实现将遥遥无期,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心存观望的被执行人,他则严肃而恳切:“拒执的法律后果你们很清楚!现在拿出最大诚意分期解决,保住企业,未来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双方最终达成了切实可行的分期付款和解协议。更令人振奋的是,就在协议签署当天下午,被执行企业克服困难,严格按约定金额全部履行完毕! 第三案,完美收官!
一日之内,三起涉企“骨头案”圆满执结,执行干警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融入血脉。当执行的“利剑”精准出鞘,司法的“温度”直抵人心,纸上的胜诉权益便加速转化为企业账户上跳动的“真金白银”。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