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17日讯(通讯员 潘超红 刘林杰 张煦涵 戴科尧)2025年7月16日上午,湖南第一师范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教学组成员张煦涵在古丈县民族中学开展了一堂生动的剪纸艺术课。课程以“传承非遗,感受剪纸魅力”为主题,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近距离体验了这一传统艺术的独特韵味。
课堂伊始,张煦涵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新疆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对马》《对猴》剪纸图片,向学生们介绍了剪纸艺术悠久的历史。“剪纸不仅是装饰品,更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张煦涵老师详细地讲解了剪纸从祭祀用品发展到民间艺术的过程,让学生们对这一非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践环节,张煦涵首先演示了基础剪纸技法。她耐心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持剪、折叠纸张,并详细讲解了五角星、六角形等基础图案的剪制方法。“剪纸最重要的是耐心和细心”,张老师一边示范一边强调。王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成功剪出了第一个对称的五角星,兴奋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团花剪纸的制作。张煦涵将这一精细工艺拆解为多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她特别强调学生在折叠过程中要确保对齐,以及剪裁时需掌握适当的力度。经过反复练习,多数同学成功完成了各自的团花作品。李同学感慨道:“起初觉得挺难的,但按照老师的方法一步步操作,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在创意剪纸环节,张煦涵积极鼓励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独具个性的剪纸图案。有的同学巧妙地剪出了翩翩起舞的蝴蝶,有的则精心创作了栩栩如生的花卉,还有的勇于尝试,剪制出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张煦涵老师耐心地逐一指导,悉心帮助学生们不断完善作品。整个教室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红纸屑宛如喜庆的花瓣,轻盈地撒落在桌面上。
这堂剪纸课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团队始终秉持“传承文化,启迪心灵”的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非遗课程,让乡村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如团队负责人潘超红老师所说:“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播种者,让非遗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