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21讯(通讯员 何志群)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覆盖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服务等民生关键领域,其政工体系承担着政策宣传、思想引导、价值塑造的重要职能。然而,传统的政工工作模式在信息获取、处理效率、服务精准度等方面逐渐暴露出不足。而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构建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政工新范式,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命题。
一、政工工作创新的现实根基
(一)社会发展格局之变
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人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适应时代特点,不断改进创新,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其在实践中的作用和威力。当今社会,人社系统政工工作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由信息高速流通而导致的社会多元化趋势,这就要求政工工作必须建立精准识别、动态感知、即时响应的新机制。另外,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放管服”改革,也在倒逼人社系统构建“思想引领+数字治理”的复合型工作体系,在保障民生服务效能的同时巩固意识形态阵地。
(二)科技进步驱动之新
技术革新已成为新时代政工工作迭代升级的核心引擎。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迅速、沟通交流便捷,大数据技术能够实时捕捉劳动者就业焦虑、社保政策盲区等思想动态,使政工干预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人工智能赋能的智能研判系统,可对网络舆情进行情感分析和趋势预测,精准识别特定群体意识形态波动,为靶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支撑,而虚拟现实技术创造的沉浸式教育场景,也使得红色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培育等意识形态工作突破时空限制,这也是新时代政工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二、数字化时代人社系统政工工作创新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就目前而言,在人社系统的发展进程中,部分政工人员对数字化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依然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对“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内涵理解不深刻,对智慧人社、人社一体化平台建设目标把握不准确,缺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优化工作流程的主动性。这种思维定式导致其仍然习惯于纸质台账管理、会议传达学习、线下走访调研等传统政工工作方式,对电子档案系统、智能分析平台、政务新媒体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存在抵触情绪或畏难心理。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人社服务的整体效能提升,更制约着新时代人社部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转型进程。
(二)数字技能欠缺
部分政工人员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呈现多维度短板,既存在技术认知层面的思维僵化,也暴露实践操作层面的能力断层。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层政工干部仍沿用传统人工台账管理模式,不熟悉大数据分析建模、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新媒体矩阵运营等数字技术的核心应用场景。而现有培训机制存在内容碎片化、教学单向化、考核形式化等问题,导致工作人员难以有效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思想动态监测、网络意识形态研判等新型政工业务,严重制约智慧党建、数字思政等创新模式的实践转化。
(三)创新应用有限
当前人社系统在数字化技术应用层面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部分单位虽已建立线上学习平台、开通政务新媒体账号,但技术应用多停留在信息发布、文件传输等基础层面,未能将数字技术深度嵌入政策宣贯、民意收集、矛盾调解等核心业务流程。更为突出的是,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完全打通,就业服务、社保经办、劳动监察等业务系统间存在明显数据壁垒,导致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群众需求精准画像等深度应用难以开展。这种碎片化的技术应用格局,既制约了政工工作的整体效能,也造成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三、数字化赋能人社系统政工工作的创新路径探析
(一)构建数字化政工平台,整合工作资源
构建“互联网+政工”模式,将政工工作与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拓展工作渠道和载体,如开展线上政策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干部培训等工作,扩大政工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将人社局内部的各类政工数据,比如职工基本信息、思想动态调查数据、工作绩效数据等,以及外部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并加强与组织、宣传、工会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解决人社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政工工作从单一部门运作向多元协同治理转变。
(二)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实效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开发“微课堂”“云讲堂”“线上学习 APP”等线上学习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政策解读、职业道德培训等内容以图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便捷灵活,满足干部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传播,吸引更多的人员主动学习,利用在线直播、网络论坛、微信群、QQ群等平台,开展线上互动教育活动,通过在线交流和互动,增强其参与感和归属感,打造“指尖上的政工”服务体系,促进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三)提高政工人员数字素养,加强队伍建设
制定系统化的数字化培训计划,组织政工人员参加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数字技能和应用能力,打造一支既懂政工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并鼓励政工人员自学数字技术知识,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分享数字化工作经验和创新案例。同时,为政工人员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和机会,支持他们探索和应用新的数字化工作模式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
(四)运用大数据精准施策,提高服务效能
建立数据仓库,收集和整理与政工工作相关的各种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分析工具,深入挖掘大数据平台中的数据价值,了解职工的需求、兴趣、思想趋势等,为政工工作的决策、计划和实施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实现从经验判断向数据支撑的转变。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绘制精准的“用户画像”,制定个性化的政工工作策略和服务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或政策宣传活动,提高政工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数字化浪潮为人社系统政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机遇,通过构建数字化政工平台、创新思想教育形式、提高政工人员数字素养、运用大数据精准施策等路径,可以有效创新政工工作模式,提升人社系统政工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然而,数字化政工工作模式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解决好技术应用、数据安全、工作理念等方面的问题,以实现人社局政工工作在数字化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