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22讯(通讯员 段颖群)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任务,是党员干部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以化风成俗的主动和自觉将党的作风建设引向深入,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举措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廓清思想误区,锤炼党性修养。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只有从思想根源上解决“总开关”问题,才能让作风建设真正落地生根。开展党史教育、党性教育是作为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战略性举措,对于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从党的正风肃纪的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检验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品格的重要标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学深悟透中凝心聚魂。
深刻对照反思,保持廉洁自律。做人是成事之道,道德是谋事之基,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能只停留在落实上级的各种“条例”“禁令”,而是要从根源上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做到慎始慎微、慎友慎交、慎言慎行。紧盯“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深挖“四风”滋生根源,主动对标对表、及时纠偏扶正,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端正接受监督的态度,认识到监督提醒本身是对同志的关心和爱护。强化斗争精神,要敢于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敢于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敢于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现象作斗争,着力提升应对风险、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同时,将清廉作风延伸至党员干部“八小时”外行为的全过程各方面,厉行勤俭节约,塑造良好家风,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侵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锻造中坚力量,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以初心使命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整改落实中转变作风,将“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新风正气转化为具体行动,落脚到实践当中。坚决扛牢使命责任,把各项工作想在前头、做在前头,争做“头雁”表率,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主动奔赴改革发展主战场、急难险重最前沿,在助力大局、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中砥砺作风、练强筋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摒弃“电话问、材料报、网上搜”的“案头式”调研,真正深入社区街巷、田间地头,在解剖麻雀中找到解题之道,在服务决策、推动工作中敢于创新、善于破题、勇于担责。
坚守为民初心,践行群众路线。将“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实效的最高标尺,扎实推进“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深化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把志愿服务作为展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载体,把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应付推诿”化为“马上就办”,把“敷衍了事”化为“竭尽全力”,多一些“我帮你想办法”,少一些“不知道、问别人”,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以担当作为的“铁肩膀”扛起为民服务的“硬担子”,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让作风建设始终沿着群众期盼的方向推进,使群众真切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更加坚定对党的拥护和信任,汇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