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里的长滩:一场院落会照见的社区温度与治理深意

2025-07-23 10:52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李慧]
字体:【

华声在线7月23讯(通讯员 李雪晴 黄瑞卿)7 月 17 日的傍晚,酿溪镇思邈公园的晚风带着夏日的温热,吹散了白日的喧嚣。七点半刚过,平日里散落各处的居民们陆续聚拢,搬着小板凳的老人、牵着孩子的父母、抱着篮球的少年,把临时搭起的舞台围得满满当当。舞台灯光亮起时,长滩社区居民院落会的序幕正式拉开 —— 这里没有精致的舞美,却有最鲜活的人间烟火;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藏着最动人的邻里温情。

领导致辞环节,长滩社区书记孙春林站在台上,话语里没有官腔,尽是街坊们熟悉的关切:从 “暑期到了,看好水边的娃,别让去野塘洗澡” 的防溺水叮嘱,到 “陌生电话别轻信,兜里的钱要捂紧” 的禁毒反电诈提醒,再到对老弱病残群体 “有难处随时找社区” 的承诺,每一句都像邻居在院门口的闲聊,却比贴在公告栏里的标语更让人记在心上。新邵县民政局副局长周秦汉的讲话则多了几分对年轻人的牵挂,他笑着劝在场的年轻人 “遇到合适的就成家,日子有个伴才更踏实,国家鼓励咱结婚生子,社区也乐意搭个桥”,话音未落,台下就有居民小声接话:“周局长说得在理,年轻人是该早点定下来。”

慰问物资发放的环节,最是让人眼眶发热。一桶油、一袋米,分量不重,却让特困居民刘奶奶反复摩挲着桶身;印着卡通图案的书包递到单亲留守儿童手里时,孩子低头摸着书包带,小声说了句 “谢谢”,声音里藏着难以掩饰的雀跃。社区工作人员忙着帮老人拎东西,志愿者蹲下身给孩子调整书包肩带,周围的居民自发让出一条通路 —— 这些细碎的瞬间,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地诠释着 “温暖” 二字。

文艺表演登场时,现场的气氛彻底沸腾。双人舞《赶大车》的红绸子一甩,台下的孩子们就跟着节奏拍手;民歌响起时,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轻轻跟着哼唱,手指在膝盖上打着拍子;古筝弹奏的旋律里,有年轻人举起手机录像,想发给在外打工的家人;而小品《文明新邵从你我做起》里,演员扮演的居民因乱扔垃圾被邻居批评时,台下竟有人跟着喊 “说得对”,笑声里裹着对文明的认同。

当舞台灯光渐暗,人群带着余温散去,这场看似寻常的院落会,却像一块投入湖心的石头,在夜色里漾开更深层的涟漪。它所呈现的,远不止一场热闹的社区活动,更藏着基层治理的密码与社会文明的生长轨迹。

从表面看,这是一次 “形式创新” 的社区服务。它跳出了 “会议室宣讲”“宣传栏贴通知” 的传统模式,用居民喜闻乐见的 “院落聚会” 形式,把政策宣传、民生关怀、文化娱乐拧成了一股绳。领导致辞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变成了 “你问我答” 的互动;慰问帮扶不再是冰冷的物资发放,而是带着 “帮你拎回家” 的人情温度;文艺表演也不只是单纯的娱乐,而是把 “文明”“互助” 这些抽象概念,装进了舞蹈、歌曲与小品的具体情节里。这种 “接地气” 的形式,让社区服务从 “隔着玻璃” 变成了 “拉近距离”,从 “完成任务” 变成了 “走进心里”。

往深里看,这是一次 “资源整合” 的治理实践。三家赞助商的参与,打破了 “社区活动全靠财政” 的惯性思维 —— 美罗家纺、中杰大理石工厂、永美永固口腔中心提供的舞台物资、手摇扇、瓶装水,既解了社区 “想办事缺资金” 的燃眉之急,也让企业在服务居民的过程中自然融入社区生活,比硬广更能赢得信任。这种 “政企合作” 不是简单的商业赞助,而是构建了 “社区搭台、企业出力、居民受益” 的三方共赢生态,让社会力量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 “生力军”。

更深一层去想,这是一次 “情感联结” 的社会实验。在这个人人盯着屏幕的时代,“邻居” 的概念正在逐渐模糊,而这场院落会用最朴素的方式,重新激活了社区的 “人情网络”。当居民们为同一个节目欢笑,为同一份慰问动容,为同一句叮嘱点头时,一种 “我们是长滩人” 的共同体意识正在悄然生长。这种意识,正是对抗社会疏离感的良药,是构建 “有温度的社区” 的基石 —— 它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传统美德,不再是书本里的句子,而是变成了 “帮邻居拎桶油”“给孩子让个座” 的具体行动。

夜色中的长滩社区,灯火渐次亮起。这场院落会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它用最朴素的方式,让居民看见社区的用心,让企业找到参与的价值,让文明在互动中自然生长。从思邈公园的舞台,到千家万户的窗棂,这场活动播下的种子,终将在日常的柴米油盐里,长出更繁茂的社区文明之树。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