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8月22日讯(通讯员 陶萍 向文)为贯彻落实湖南省民政厅“湘当有爱 四季同行”关爱计划,结合宁乡市民政局“宁心向暖”项目,在宁乡市民政局的指导和大屯营镇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大屯营镇民政社工站于暑假期间在大屯营村开展“螺钿微光 童心绽放”儿童非遗手工兴趣小组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困境儿童成长需求,通过非遗与手工实践赋能,帮助8名困境儿童在艺术创作中建立自信、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并以“非遗义卖”形式传递公益温度,实现“自我成长”与“社区融入”的双重目标。
以非遗为媒,点亮困境儿童成长之光
活动以“螺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融合手工实践与情感支持,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探索传统技艺、培养合作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平台。
第一节:破冰启程,共筑温暖起点
活动以趣味游戏开场,通过数字反应挑战和记忆接龙游戏,帮助8名来自不同家庭的困境儿童快速建立信任与默契。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分享兴趣爱好,并共同制定活动规范,如“耐心倾听他人”“不迟到”“尊重不同想法”等,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节:非遗启蒙,传承文化根脉
通过生动的PPT讲解与实物展示,社工带领孩子们了解螺钿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及文化价值。志愿者从螺钿的起源传说,到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再到那些藏在贝壳光影里的艺术价值,一点点展现在孩子们眼前。原本喧闹的小团体安静下来,一双双眼睛专注地望着屏幕,仿佛透过画面,看到了古人指尖流转的匠心。兴趣被点燃后,社工拿出了螺钿制作的“秘密武器”:闪着珠光的螺钿片、透明的胶水、小巧的镊子……“这些贝壳片可不是普通的贝壳哦,它们经过处理,才能有这么好看的光泽。”社工一边展示,一边讲解工具的用法,孩子们的指尖已经忍不住在桌沿轻轻动了起来,期待着亲手尝试的时刻。
第三节:匠心实践,雕刻童真梦想
在专业社工与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手持镊子、螺钿片与胶水,屏息凝神地在底胚上拼贴出心中图案。有孩子用暖黄色螺钿勾勒“沙滩上的贝壳”,用深蓝色碎片描绘“海底星空”。社工耐心引导:“失误或许能成就独特风格”,孩子们在反复尝试中学会了坚持与包容。
第四节:从作品到公益,助力成长蜕变
完成作品后,孩子们化身“小策划师”,围绕义卖展开讨论。从定价策略到海报设计,从销售话术到分工合作,每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与热情。最终,孩子们以“8元一个、15元两个”的亲民定价,结合亲手绘制的非遗主题海报,为义卖活动注入创意与温情。
第五节:义卖传递爱心,童心绽放光芒
7月的傍晚,孩子们带着作品来到镇广场开展义卖。他们主动向路人介绍非遗、推广手工艺品,最终所有作品售罄,收益将全部用于帮助更多困境儿童。一位参与活动的孩子激动地说:“我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赚到钱,还能帮助别人,真开心!”
本次小组活动是“湘当有爱 四季同行”关爱计划与“宁心向暖”项目的生动实践。大屯营镇社工站负责人表示:“困境儿童的成长需要被看见、被赋能。通过非遗的沉浸式体验,我们不仅帮助孩子们掌握了技能,更让他们在合作与公益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自我的价值。”未来,大屯营镇社工站将继续依托“宁心向暖”项目,围绕困境儿童需求设计多元化服务,涵盖心理支持、学业辅导、社会融入等领域,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