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8月22日讯(通讯员 郭洁琼 刘名勇)持续建强才队伍,合理调整绩效激励,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智慧赋能体系建设。今年来,常宁市泉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行动”作为公卫核心工作贯穿始终,既追求覆盖广度也追求服务温度,用心描绘公卫服务新图景,持续提升群众健康安全感、获得感。
夯实队伍基石,精调绩效引擎
要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就需锻造专业人才队伍。泉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来先后输送10余名业务骨干到省、市上级医院进修;要求在院医护参与各级卫健部门组织开展的慢病管理、中医康复等培训,重点加强家医签约沟通技能、康复病人精细化管理等领域;开展村医签约服务能力轮训,侧重签约流程、随访、问题识别转诊等内容,促医护、公卫和村医团队能力素质持续提升。
队伍建设做“乘法”,绩效管理做“算法”。医院持续完善绩效机制,坚持向临床一线倾斜导向;将公卫服务量化为“档案建立3分/份、随访管理6分/次”等分值,每月按积分核算绩效,并加强监督考核,将质量指标与绩效、评优等直接挂钩,在提升业务骨干收入的同时保障服务质量;另以荣誉肯定付出,定期评选“公卫服务之星”及“优秀团队”,促重签约服务更优、口碑更好、成效更显著。
拧紧责任链条,网格精密铺开
为做好年度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泉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明确工作任务职责,健全“三级闭环”管理机制,公卫领导小组每月专题研究,协调资源保障,重点破解“签而不约”痛点;编制精密网格,将辖区划分为9个责任片区,每片区由1名公卫骨干牵头,联合家医、公卫人员、村医组建“4人服务小组”,将健康档案更新、疫苗接种通知、随访记录上传等8项具体职责落实到人,实现“片区有人管、户户有人联”。
此外,医院持续优化门诊服务、完善“医防融合”协作模式,要求医生日常接诊时同步核查签约情况、更新健康档案、推介服务包等;同时依托“互联网+公卫”平台、“健康卡”小程序主入口,让居民可在线签约续约、查档案、预约咨询等,实现健康数据实时共享,提升“掌上服务”效能;另畅通上下联动机制,对签约的高危、复杂病例,由家医团队发起转诊,对接上级专家并全程跟踪,形成签约、管理、首诊、转诊的全链条闭环。
探索服务创新,精准惠民利民
聚焦慢病等重点人群,探索服务创新,让健康惠民举措更贴合群众需求。泉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起老年“定制”,由家医团队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上门体检、用药指导、居家康复3类“一站式”服务,2024年累计上门服务1000余次;用心“守护”儿童,联合辖区学校定期开展视力筛查、口腔检查、心理辅导等,为留守儿童建立“健康成长档案”,全年为3100余名学生提供体检服务;细化慢病管理,开发高血压、糖尿病等“家医精细化管理包”,按风险等级差异化随访干预、“一对一”管理;多维科普宣教,让家医担纲宣教主力,进社区、入学校、线上线下多维铺开,全年开展“三高防治”“合理膳食”等主题讲座12场,制作科普短视频10条,微信公众号推送健康知识30余期。
以人才、模式、质量三轮驱动公卫事业发展,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检验工作成效,泉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抽取500名签约居民进行电话回访,对群众反馈的体检报告解读不清晰、随访不及时、签约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优先建账,限期整改,促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一度高达99.3%。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