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在田间穿梭,尽显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景象。(李健/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肖琳 通讯员 杨伊媛
盛夏“双抢”正酣,稻浪翻涌的田间,收割机与运粮车往来穿梭,无人机低空匀速作业,烘干车间内智能设备有序运转……作为全省粮食生产大县,攸县正以现代化农业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在这片沃土之上,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攸县,素有“湘东粮仓”之称,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90万亩以上。2024年,该县完成播种面积92.96万亩,总产量达40万吨。目前,攸县正着力构建种植、加工、烘干、销售一体化的“产购储加销”粮食产业链条,致力于“做优一桌湖南饭”,让“中国人的饭碗”多装优质“湖南粮”。
金黄稻浪翻滚间,收割机穿梭作业。(李健/摄)
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近年来,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立足区域农业特色,围绕粮食核心产区,出台专属授信政策,畅通助农“绿色通道”,为粮食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精准对接,“信贷活水”润沃野
“做农业全产业链服务,想扩大规模,资金是最大的瓶颈。”攸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缪年华深有体会。2022年他拓展水稻收购业务后,年收购量达1.2万吨,为提升效率,他规划建设涵盖种植、收购、烘干、育秧的全链条服务,但新建烘干中心和育秧基地的巨大投入让流动资金面临压力。
得知实际困难后,邮储银行攸县支行主动上门对接,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我们了解到情况后,迅速评估其经营状况和需求。”邮储银行攸县支行副行长皮慧敏介绍道,“最终量身定制了300万元的融资方案,包括省农担担保贷款100万元和信用类产业贷200万元,及时填补了资金缺口。”
“这笔贷款是一场‘及时雨’,有了充足的资金,后续育秧、烘干、储存等服务环节就能顺畅运行,让周边种植户得以持续享受高效、专业的农业服务。”缪年华回忆道。
从最初授信15万元逐步提升至300万元,一笔笔信贷资金不仅满足其规模化收购需求,更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动能。
邮储银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了解供销合作社生产经营与资金需求。(李健/摄)
邮储银行持续的金融支持,助力缪年华建成攸县规模最大的粮食收购厂房,目前稻谷库容量可达10000吨。通过提供集中育秧、专业烘干等服务,合作社还为周边农户降低农机购置成本,提升粮食生产质量,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攀升。
破解难题 ,“贷”动金穗乐满仓
邮储银行的金融支持不仅聚焦核心主体,更深入农业社会化服务细分领域,着力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
益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建新,从事水稻制种十余年。从2018年建社始,年制种种子回收量达150至200万公斤。但规模扩张之际,购置现代化农机设备成为刚需。
“一套初选机15万,10套先进卧式烘干机165万,再加自动化储粮仓40万,一次性投入就要200多万。”朱建新坦言,“自筹资金会严重挤压流动资金,但设备升级刻不容缓。”
据悉,合作社在承接土地流转后,往往因缺乏有效抵押物导致融资困难,成为制约其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了解益鑫合作社的难题后,邮储银行攸县支行迅速行动,通过湖南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200万元担保贷款,专项用于设备购置。
如今,走进益鑫合作社,崭新的卧式烘干机正高效运转。粒粒饱满的稻种在机械上平稳流动,经过自动化烘干处理,色泽均匀、品质稳定。“以前晒种‘靠天吃饭’至少三天,现在30小时就能完成,质量还有保障。”朱建新介绍道,“设备投用后,每亩制种还能节省人工成本200元,效率和质量都上去了。”
从单一环节到全链条覆盖,从信用贷款到定制化担保方案,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持续以金融创新精准服务农业现代化,以“贷”动之力,让“丰收梦”在湖南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农副产品批发产业贷”“水稻种植产业贷”“农机购置贷款”等产品不断出炉,依托“邮银协同”优势,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积极与乡镇邮政网点联动,将金融服务触角不断延伸至田间地头。截至今年7月,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本年累计发放粮食重点领域贷款共计59.5亿元。
一株株饱满的稻穗低垂,似笔写下丰收的序章。当金融活水与稻穗拔节同频共振,禾下稻浪正被持续滋养。邮储银行正持续以金融之水浇灌这片田野,让每一株稻子都积蓄着丰收的力量,托起“湘东粮仓”更璀璨的梦想。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