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8月28日讯(通讯员 邓洁)暑假期间,洋沙湖镇以团县委“大学生返家乡”活动为契机,精准对接乡村需求与青年特长,组织返乡大学生通过开设公益课堂、组建“青”力量宣讲团、开展志愿服务等实践行动,用青春身影点亮乡土一线,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持久的青春力量。
公益课堂点亮孩子“七彩暑假”
7月初,花石村第一期“相伴成长”主题服务季之“红心向学,成长无忧”暑期公益课堂热闹开班,30余名中小学生带着书本踊跃参与。为让课堂既暖心又安心,花石村“两委”提前部署场地安排、安全保障等关键环节;团镇委联合社工站、青年志愿者协会组建专业辅导队伍,量身定制涵盖课业辅导、红色教育、安全防护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课堂创新采用“年级分组+志愿者结对”模式,按年级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配备2名大学生志愿者,实现作业辅导、课文预习“点对点”精准服务,让孩子们在陪伴中高效学习。
除了日常课业辅导,一场场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更给孩子们的假期添了不少乐趣与收获。在花石村便民服务中心文化站的“临时课堂”里,“书香润童心 护苗助成长”读书活动引导孩子们在墨香中遨游知识海洋;建军节前夕,“情暖童心筑军魂,红色基因薪火传”主题活动通过红色故事宣讲、退伍军人分享军旅经历、集体宣誓等环节,让红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公益课堂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孩子作业有人管,还能学安全知识,假期再也不用愁了。”学生家长石妈妈的朴实话语,道出了村民对公益课堂的真切认可与满心期盼。
“青”力量宣讲团让政策落地有声
7月以来,洋沙湖镇精准选拔返乡大学生组建青年宣讲小分队,通过系统岗前培训、集体研讨备课,将党的理论、政策法规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宣讲员们手持图文并茂的展板,深入村组院落、田间地头,用接地气的方言俚语解读乡村振兴政策、防溺水知识、文明新风等内容,现场解答村民疑问,让抽象政策变得可感可知、入脑入心。
从惠民政策解读到安全常识普及,从文明理念倡导到法治精神传播,宣讲团紧扣群众需求“量身定制”内容。针对秋收补贴、医保报销等热点问题,用“案例+数据”细致拆解政策细则;把防溺水、交通安全等要点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结合身边案例强化警示提醒;通过情景演示、故事分享,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移风易俗、秸秆禁烧等文明创建行动……队员们随身带着“民情记录本”,随时收集群众诉求。目前,宣讲团已开展宣讲90余场,覆盖15个村(社区),服务群众超6000人次,真正实现镇域宣讲全覆盖。
志愿服务擦亮“青春”担当底色
在公益课堂和宣讲台之外,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们活跃在乡村治理各条战线:协助村“两委”开展反诈宣传,筑牢群众财产安全防线;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巡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为独居老人打扫房屋、代购物品,用陪伴温暖晚年生活;化身“戴帽行动”文明劝导员,走街串巷劝导群众规范佩戴安全头盔,守护出行平安……他们在志愿服务中既用专业知识反哺家乡,也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本领,实现了“服务家乡”与“成长锻炼”的双向提升。
如今的洋沙湖镇,公益课堂书声琅琅,田间地头宣讲声脆,乡村角落志愿红闪耀。返乡大学生们用知识赋能成长,用声音传递政策,用行动践行担当,为乡村暑期生活增添了别样光彩,更以青春之力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下一步,洋沙湖镇将持续深化“大学生返家乡”活动成效,搭建更多实践育人平台,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绚丽绽放。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