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学院余文尚:以实践之心,赴文创之约

2025-09-04 10:32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李慧]
字体:【

华声在线9月4日讯(通讯员 余文尚)在青春赛道上,他以勤奋为笔、以理想为墨,挥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奋斗画卷;在求知征程中,他用信念领航、用行动破浪,书写下一段卓越非凡的青春华章。艺术学院2022级视觉传达设计2班余文尚以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

扎根乡村美术馆,打造系列文创产品

余文尚以常德澧县溪上美术馆为基地,围绕“文创宣传”展开。通过实地踏勘、口述史访谈与视觉再设计,将馆藏傩面具、木雕、廊桥等元素提炼为现代生活可用的符号,并输出帆布包、手机壳、印章贴纸等系列文创。实践采用短视频、图文笔记与社群运营的组合传播方式,实现线上流量导入与线下打卡联动。过程中,面对素材分散、拍摄受限、人手单一等难题,以“雷家兄弟返乡”主线统一叙事、以自然光加轻装备解决光影、以模板化与定时发布管理节奏。最终,文创预售全部售罄,美术馆新增打卡机制,验证了“小文创带动大文化”的可行路径,为乡村美术场馆自我造血提供了可复制范式。

文创实践的深层价值:助力文化保护与乡村发展

在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的双重语境下,传统美术场馆普遍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建筑古朴却门庭冷落,藏品丰厚却难以触达大众。以个体视角切入文创宣传,恰能打通“最后一公里”。具体而言,通过现场踏勘、口述史记录与视觉再设计,把深藏在展厅角落的木雕、面具、花窗提炼成简洁易懂的符号,再移植到帆布包、手机壳、印章贴纸等日常器物之上,使“高冷”的文物化作“可感、可用、可分享”的生活美学片段。游客无需专业导览,仅凭一件小文创便可将“看得见的技艺”与“听得见的故事”带回家,在反复使用中完成文化记忆的二次传播。与此同时,线上短视频、图文笔记与社群互动持续放大声量,为乡村引流,形成“线上种草—线下打卡—文创消费—口碑回流”的循环。随着预售、众筹、限量编号等轻量化手段的加入,小批量生产的成本被有效摊薄,销售利润直接反哺美术馆的展陈更新与公共教育,既缓解财政依赖,又激活社区经济。由此,文化保护不再停留在静态守护,教育普及不再局限于馆内讲解,地方经济不再单一依赖传统农业,三者借助“带走一件小文创”这一温和切口,达成自我造血、共同生长的良性互动。

实践核心:聚焦痛点,精准破局

本次实践聚焦传统美术场馆“叫好不叫座”困境,着力解决三大问题:藏品故事碎片化导致宣传调性摇摆;古建光影复杂致拍摄受限;人手单一、更新节奏易断。通过“返乡再造”叙事统一情感主线,以晨昏自然光与小反光板克服光影难题,实现文化记忆二次传播与乡村美术馆自我造血。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