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林海映初心 绿色发展谱新篇

2025-09-09 15:28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李慧]
字体:【

华声在线9月9日讯(通讯员 刘世红 文艳凤)近年来,宁远县白云山国有林场以深化改革为引擎,以科技赋能为支撑,在森林防火、生态保护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一、科技赋能,筑牢生态“智慧屏障”

科技赋能是白云山国有林场提升防火能力的核心举措,近年来,林场累计投入资金 50万元,推动森林资源保护从“人防”向“人防+技防”转变,建立了集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感应于一体的“智慧防火”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对重点林区24小时不间断的立体监控,有效弥补了传统人工巡查的盲区和时效性短板,真正做到“火情早发现”。

二、基础夯实,凝聚防火强大合力

近年来,白云山林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已修建防火阻隔系统48.92公里,木荷生物防火林带32公里,防火林道35公里,辐射至偏远的黄皮山工区、楠木漯工区,打通了林场所有工区的运输脉络。从硬件上提升防火能力,2021年耗资100余万元新建白云山瞭望塔一座,2023年完成森林消防蓄水池200立方米1个,消防岗亭1座。持续加大防火物资储备,现林场配备有:工具车1辆、消防水车1辆、巡逻车2辆、无人机1台、高压水泵1台、消防水带20卷、高压细水雾灭火器3台、便携式储能灭火水枪3台、移动水泵灭火系统1套、便携式风力灭火机5台、油锯2台及其它配套设施。

截至目前,白云山国有林场已实现连续1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优异成绩。2024年3月27日,永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肖扬同志、宁远县委书记胡勇刚等领导来白云山林场调研工作,对林场实施的森林防火两年行动方案进度和质量表示肯定,极大地鼓舞了林场职工继续奋斗创业的人心。

三、精准施策,破解森林“成长烦恼”

白云山国有林场部分区域存在林分结构单一、中幼林密度过高、乡土珍贵树种占比低等问题,不仅制约森林生态功能发挥,也影响林地产出效益。为此,林场实施“一林一策”改造方案,采用“疏伐透光+补植改造”组合拳,清除病死木、衰弱木及非目的树种,同步补植珍贵树种,构建针阔混交、异龄复层的稳定林分结构。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菜漯工区940亩松林发现了松材线虫病,次年被省林业局列为疫点,之后林场和县林业局耗资近三百万元多次进行除治,2022年为彻底根治,利用实施欧投贷款湖南森林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契机,对这片区域进行皆伐,新种无患子、红乌桕、榉木、香樟、银杏等优良风景树品种共计10余万株。2023年白云山林场成功拔除疫点,该县也顺利摘帽,并获得300万奖金。“把千亩疫木区改造成风景区”事迹也在《湖南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媒体上相继报道推介。现在这千亩风景林依山而建、像梯田样层次分明、红黄绿错落有致,长势喜人,新造林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从2020年到2024年五年来,林场利用欧洲投资银行湖南森林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建设机会,完成森林提质增效11921亩,其中新造912亩、改培5722亩、抚育5287亩,全面完成县政府分配的任务,改善了林相结构、改进了优良树种、提高了森林质量。

站在新起点,白云山林场正加快智慧林场建设,推进秀美林场建设,场长刘世红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提升生态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创造更大价值,为建设美丽中国注入更强“林”力量。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