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9月25日讯(通讯员 闫辉)在湘南腹地,潇湘之水奔流不息,这里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观云测天,追风逐雨,以精准预报守护万家灯火,用高效预警筑牢生命防线。永州市气象部门作为全国文明单位,近年来将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入业务发展与队伍建设,涌现出一系列感人至深的事迹与骄人成绩,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气象人的价值追求与精神风貌。
老骥伏枥守初心:防雷一线的“不老松”
在永州市气象局的防雷检测岗位上,有这样两位特殊的老同志——江勇和马晖。他们今年都已59岁,距离退休仅剩不到一年时间,但他们依然每天早早来到单位,整理设备,规划路线,准备开始新一天的防雷检测工作。
“这份工作总得有人做,我们做了几十年,有经验。”江勇一边检查检测仪器一边说。夏季的永州,气温常常突破35摄氏度,金属结构的建筑物表面温度更是高达50多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两位老同志仍然需要爬上爬下,对接闪带、引下线和接地装置进行全面检测。
马晖还记得去年冬天的那次检测任务:“那天零下2度,风力达到6级,在楼顶作业时手都冻僵了。但想到这些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安全关系到多少家庭,我们再冷也得完成检测。”
防雷检测不仅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责任活。每年春季,他们要对全市400多个防雷重点单位进行检测,包括油库、气站、炸药库等高危场所。每到一处,都需要仔细检测每一个防雷装置,仔细核对数据,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年轻人都在忙着学习新技术、新设备,我们这些老同志就更应该把基础工作做好。”江勇说这话时,正在整理厚厚的检测报告。三十九年的工作经验,让他能够很快分析出防雷检测数据超标的原因所在。
尽管单位领导多次提出让他们转到轻松些的岗位,但两位老同志都婉言谢绝了。“在岗一天,就要尽责一日,这是我们气象人的本分。”马晖说。
这种敬业精神感染了单位的年轻人,新入职的罗宇骞说:“看到两位老同志这么敬业,我们年轻人更没有理由不努力,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图为59岁的马晖坚持在一线开展防雷检测工作
技能竞赛砺精兵:连续五届夺魁的背后
在全省气象行业,永州市气象局有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省职业技能竞赛中连续五届获得团体第一名。这个成绩的背后,是多年来对职业技能培养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
技能竞赛不是目的,而是提升业务能力的手段。为此,永州市气象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业务技能培训体系。每年年初,局里都会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理论学习、实操训练、模拟竞赛等多个环节。培训内容覆盖天气预报、气象观测、装备保障等各个业务领域。
“我们的培训很有特色,采取‘师徒制’与‘集训制’相结合的方式。”业务发展科科长王刚介绍道,“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带年轻同志,同时定期组织集中培训,强化团队配合。”
训练过程往往十分艰苦。在备战去年竞赛的两个月里,参赛队员们放弃了所有休息日,每天训练超过10小时。预报员唐佳琳因为连续熬夜训练,眼睛里布满血丝;观测员何乔丹为了练习仪器调试,手上磨出了水泡。
图为竞赛队员在模拟装备技术保障
连续五届夺冠的秘诀是什么?竞赛教练胡婷总结了三点:“一是重视基础,平时练得扎实;二是团队协作,发挥集体智慧;三是心理素质,保持稳定发挥。”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提升了业务水平,更培养了职工们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精神。如今,在永州市气象局,“比学赶超”已成为一种风尚,职工们自觉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精准预警护安宁:成功避险的“满分答卷”
8月14日,永州市宁远县冷水镇暴雨如注,河水暴涨。但由于提前32小时收到了气象预警,全镇处于危险区域的群众已全部转移安置。当河道上游洪水流量加大时,河水倒灌,部分住房被洪水淹没1.3米,且水流湍急,虽然造成了一些财产损失,但无一人伤亡。
图为宁远县冷水镇转移危险区域群众
8月17日,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将此次成功避险案例作为典型全国通报表扬。这已是宁远县他们今年第二次因成功避险获得上级表彰。
时间回溯到5月27日,宁远县保安镇发生滑坡灾害,由于县气象局提前准确预报,及时发布预警,当地政府迅速组织转移,避免了人员伤亡,受到湖南省应急委办公室通报表扬。
成功避险的背后,是气象工作者日夜不停的坚守和付出。面对8月份的台风“杨柳”,宁远县气象局全体人员进入应急状态。预报员们24小时紧盯雷达回波和数值预报产品,每半小时更新一次预报结论;观测员们冒着狂风暴雨维护设备,确保数据准确传输;预警信息发布人员彻夜不眠,确保每一条预警都能及时送达决策部门和公众。
“那三天里,我总共睡了不到10小时。”宁远县气象局局长翟明雷说,“但想到我们的工作关系到千万人的安全,再累也值得。”
精准的预报来自于平时扎实的积累。宁远县气象局建立了完善的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针对本地地形气候特点进行了优化改进。同时,与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了高效的联动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能够迅速转化为避险行动。
“每次成功避险,都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最好践行。”市气象局局长黄海涛说,“我们要继续努力,在风雨考验中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续写气象服务保障人民安全的‘满分答卷’。”
文体活动焕活力:从气排球到篮球的跨越
永州市气象局历来重视职工文体生活,早在2013年就组建了气排球队,并多次在省内气象部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他们今年初,局领导班子提出要组建篮球队时,很多人都表示怀疑。“我们单位年轻人少,组建篮球队恐怕难度很大。”工会副主席在初次筹备会上直言不讳。
然而,倡议发出后却出乎意料地得到了积极响应。不仅年轻干部踊跃报名,一些中年干部也表示要参与。最终,一支由12人组成的篮球队很快组建起来,年龄跨度从29岁到53岁。
训练初期,困难重重。队员水平参差不齐,配合生疏,加上气象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有队员因为值班、应急响应等原因无法参加训练。但是,队员们没有气馁。“那段时间,我们见缝插针地训练。”队长王磊回忆说,“有时候早上六点就开始训练,赶在八点上班前结束;有时候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练习配合。”
最令人感动的是几位老队员。53岁的杨旭因为训练导致旧伤复发,但仍然坚持参加每一次训练;翟明雷为了提高投篮命中率,每天下班后都要独自练习投篮100次。
图为永州市气象局篮球队参加2025年“湘气工杯篮球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5年全省气象部门篮球赛中,永州市气象局篮球队作为一支新军,先后战胜了多支传统强队,最终夺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如今,篮球、气排球等运动已在全局蔚然成风。每天下班后,球场上都活跃着职工们的身影。这不仅增强了职工体质,更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凝聚了团队力量。
文明创建结硕果 砥砺奋进新征程
永州市气象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已经结出累累硕果:老同志的敬业精神传承着气象人的初心使命;技能竞赛的连续夺冠彰显了专业素养;成功避险的典型案例践行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永州市气象局建立了“党建+文明创建”的工作机制,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年度工作重点,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时,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创建实效。开展“道德讲堂”、“身边的榜样”评选等活动,树立身边榜样;建设职工书屋、体育活动场所,改善文化生活条件;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气象科普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服务社会民生。
展望未来,永州市气象部门将继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将其融入气象业务服务的各个环节,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业绩,展现新时代气象人的风采,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在这片崇尚文明、追求卓越的沃土上,文明之花必将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永州气象人将继续以奋斗姿态奔跑在与风雨同行的新征程上,用忠诚与智慧书写更加精彩的时代答卷!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