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学院刘忞陟:让会计知识在乡村“结出果”

2025-09-28 17:46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李慧]
字体:【

华声在线9月28日讯(通讯员 刘文)短短七天,节奏紧凑却收获满满,每一项实践内容都紧扣“会计赋能乡村”核心,让管理学院22级会计9班的刘忞陟,在扎根乡村的实践里解锁了专业的新价值,也用扎实的会计技能为乡村发展添了一份力。

凭证核查筑防线:当好村级财务“把关人”

刚到村里,我便在村会计的指导下,接手了上半年村务财务凭证的核查工作。起初总觉得村级财务业务简单,可真正面对一叠叠单据才明白“小事不简单”——从村民医保缴费的回执单,到村文化活动中心修缮的支出发票,再到集体林地承包的收入凭证,每一张票据都连着村民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疏漏。

我立刻调动课堂所学的会计规范知识:先按照“收入类”“支出类”对凭证进行初步分类,再对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逐张检查票据的开具日期、金额、盖章是否完整,尤其关注大额支出是否有村民代表会议的审批记录。遇到一张村道维修的大额发票缺少明细清单时,我主动跟着村会计找到施工队补全材料;发现部分村民的养老保险缴费凭证编号混乱,便用Excel重新整理编号并建立索引表。几天下来,不仅帮村里完善了凭证档案,更在与村会计的交流中摸清了村级财务的难点——比如部分老年村民不会使用电子支付导致缴费凭证丢失、小额支出报销流程烦琐等,也让我明白,基层会计既要守好“专业关”,更要多一份“同理心”。

财务科普入农家:化身村民钱袋“守护人”

在走访村民时,我发现不少人对基础财务知识了解甚少:有老人分不清“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差点在农资购买中吃亏;有养殖户因不懂记账,说不清自家养殖的成本和利润。这让我萌生了开“财务小课堂”的想法——会计知识不该只藏在课本里,更该成为村民守护“钱袋子”的工具。

我结合村民的需求,把课堂设在村活动室,用拉家常的方式讲课:拿着农资购买合同,教大家划重点——哪些条款涉及资金支付、哪些约定关乎违约责任;给养殖户演示“简易记账法”,用笔记本按“饲料采购”“疫苗费用”“出栏收入”分类记录,帮他们算清“明白账”;还结合周边村的案例,提醒大家警惕“免费培训收费”“虚假农资退款”等骗局,教大家保留消费凭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课堂结束后,村民李叔拉着我说:“以前算账全靠记在心里,现在知道怎么分类记,以后赚钱亏钱都清楚了!”

合作社财务支招:争做产业发展“助力人”

乡村要富,产业得旺。XX村的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也是我实践调研的重点。在合作社走访时,我没有停留在看种植规模、听产销情况,而是聚焦财务管理的“堵点”——通过查看合作社的台账,发现他们在成本核算上很粗糙:不同中药材的种植成本、加工成本混在一起,没法精准算出哪种药材利润高;而且资金回笼慢时,常因缺少现金流影响下一季种植。

针对这些问题,我结合管理会计知识提出建议:首先,帮合作社设计“单品成本台账”,按当归、党参等品种,分别记录种子、化肥、人工、加工等每一项支出,清晰核算单品利润;其次,建议他们根据往年销售数据,预估资金回笼周期,提前与银行对接低息贷款,避免现金流断裂;最后,教合作社财务人员用Excel制作“成本-利润分析表”,通过数据对比,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合作社王社长拿着我做的台账模板说:“以前算账是‘一笔糊涂账’,现在有了这个,咱们种药材心里更有底了!”

七天的“三下乡”实践,不仅是会计知识的实战练兵,更是一次深入乡村的成长修行。它让我懂了,会计不只是冰冷的数字核算,更是能为乡村发展添温、为村民生活添彩的实用技能,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用专业所学服务基层的决心。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