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这些误区,耽误了孩子的近视防控

2025-10-17 10:03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李慧]
字体:【

华声在线10月17日讯(通讯员 刘志萍 陈明)当前青少年近视率持续攀升,家长对孩子视力健康高度关注,但不少​人因认知偏差陷入防控误区,反而可能加重近视。今天,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就来为大家拆解常见误区,建立科学护眼观念。

误区一:视力下降就是近视,赶紧配镜​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看东西眯眼、揉眼睛,就下意识认为孩子近视了,急忙带孩子去眼镜店配镜。但实际上,青少年视力下降未必是真性近视,还有可能是假性近视。假性近视多由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痉挛引起,属于功能性视力下降,通过充分休息、眼部放松训练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散瞳药物,视力大多能恢复正常。若盲目给孩子配近视镜,反而会让眼睛长期处于过度调节状态,加重睫状肌负担,甚至让假性近视发展为真性近视,得不偿失。

误区二:戴眼镜会让度数越涨越快,能不戴就不戴​

“戴眼镜会让近视度数越来越深”,这是很多家长根深蒂固的想法,因此即使孩子确诊近视,也不愿让孩子戴眼镜。但这种做法恰恰会加速近视发展。孩子近视后,若不佩戴合适的眼镜,看远物时会不自觉地眯眼、歪头,导致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睫状肌持续紧张,进而使眼轴不断拉长,近视度数自然会快速增长。正确的做法是,在专业眼科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后,根据孩子的近视度数、用眼需求,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或角膜塑形镜,帮助眼睛清晰视物,缓解视疲劳,从而控制近视进展。​

误区三:少用电子产品,就不会近视​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家长将孩子近视的原因归咎于电子产品,认为只要让孩子少玩电脑、少看手机,就能避免近视。但事实上,电子产品只是导致近视的因素之一,并非唯一原因。即使孩子不使用电子产品,若长期保持不良的用眼习惯,比如看书、写作业时距离过近(小于33厘米)、连续用眼时间过长(超过40分钟不休息),或者在昏暗、晃动的环境下用眼,同样会增加近视的风险。此外,每天保证2 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让眼睛接触自然光线,能有效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调节眼轴发育,降低近视发生率。因此,防控近视不能只盯着电子产品,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同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误区四:散瞳验光对眼睛有害,坚决不做​

在孩子验光检查时,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散瞳验光,但很多家长担心散瞳会伤害孩子的眼睛,拒绝配合。其实,散瞳验光不仅无害,还是儿童验光的“金标准”。儿童的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即使存在近视,也可能因调节作用掩盖真实的近视度数,导致验光结果不准确。而散瞳验光通过使用散瞳药物,能使睫状肌完全放松,消除调节干扰,从而精准检测出孩子的真实屈光状态,为配镜提供可靠依据。散瞳后孩子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视力模糊、畏光等症状,但这是药物的正常反应,通常在几小时至一两天内就会自行恢复,不会对眼睛造成长期伤害。家长无需过度担心,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散瞳验光检查,确保配镜准确。​

近视防控是一项长期任务,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走出认知误区,掌握科学的防控方法,才能有效保护孩子的视力健康,让孩子拥有清晰明亮的“视”界。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