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0月20日讯(通讯员 林玉华 唐志艳)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关键阶段,洞口县公安局驻长塘瑶族乡长塘村工作队立足帮扶职责,聚焦农户“增产不增收”的核心痛点,以消费帮扶为重要抓手,通过“拓渠道、提品质、强赋能”三维发力,探索出一条“既解当下忧,更谋长远兴”的帮扶路径,不仅让农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让警民同心共促振兴的根基愈发牢固。
一、精准调研破痛点,锚定帮扶发力点
工作队入驻伊始,便以“脚下沾泥、心中有底”的调研姿态,走遍村内家家户户、田间地头。经摸排发现,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优质农副产品——散养的猪牛羊、鸡鸭禽肉质紧实,土法酿造的蜂蜜甜润醇厚,但受制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渠道单一”的现实困境,大量农产品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部分农户甚至面临“养殖越多、滞销越愁”的尴尬局面。
基于这一精准判断,工作队摒弃“大水漫灌”式帮扶,将“打通销售堵点”作为首要任务,确立“以内销稳基础、以外销扩增量、以线上拓空间”的帮扶思路,确保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对接农户需求,避免“帮非所需”的资源浪费。
二、多维拓渠建网络,破解销售“肠梗阻”
为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工作队构建起“内外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
内部挖潜筑根基:充分发挥公安系统“人员集中、需求稳定”的优势,举办“农副产品进警营”展销会,将农户的生鲜肉类、蜂蜜等产品直接送进县公安局大院。民警通过现场品尝、查看品质,按需认购,既为民警家庭提供了绿色健康的食材,也为农户打开了“家门口的销路”。截至目前,通过内部认购已帮助农户销售猪牛羊肉420余斤、鸡鸭60余只、蜂蜜780余斤,实现销售额5万余元,让农户初步尝到“产销对接”的甜头。
线上赋能扩版图:主动拥抱“互联网+”,组建专项宣传小组,拍摄农产品生长全过程短视频、制作图文并茂的产品介绍,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开设“驻村助农”专栏,生动讲述“每一份农产品背后的农家故事”;同时开设“乡村振兴助农店”,并联合本地快递公司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在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线上渠道销售额达1.2万元,让偏远乡村的农产品走进了更多消费者的餐桌。
三、提质赋能增价值,推动帮扶“可持续”
工作队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销售帮扶难以支撑乡村长远发展。为此,他们从“卖产品”向“树品牌”转变,着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技术赋能提品质:邀请农业农村局专家、养殖能手进村入户,开展“手把手”技术培训,从畜禽疫病防控、饲料配比,到蜂蜜酿造工艺优化,全方位指导农户提升产品品质,让“好口感”有了“好技术”支撑。
包装升级树形象:针对农产品“土味重、颜值低”的问题,帮助农户设计简约大气的包装——将蜂蜜装入透明玻璃瓶,搭配印有乡村风景的礼盒,标注“生态养殖”“手工酿
造”等特色标签。升级后的蜂蜜每斤售价提高5元,农户利润空间显著提升,也让农产品从“散装货”变成了“礼品级”。
帮扶成效暖民心,乡村振兴见实效。消费帮扶的“组合拳”,让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农户谢长根曾因肉牛滞销,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不仅肉牛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还通过技术指导扩大了养殖规模。逢人便说:“是县公安局的同志帮我们打通了销路,现在日子有奔头,干活更有劲了!”
如今,洞口县公安局驻村工作队的消费帮扶经验,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工作队将继续探索“消费帮扶+产业培育”的深度融合模式,推动帮扶从“短期助销”向“长效兴产”转变,以公安担当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让更多农户在产业发展中实现稳定增收,迈向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