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区医疗救助以“评议”促服务,为困难群众撑起“健康伞”

2025-11-03 15:07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李慧]
字体:【

华声在线11月3日讯(通讯员 曹丽娜 杨丽平)“同志,太谢谢你们了!要是没有你们的帮助,这后续治疗费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近日,苏仙区医疗保障局医疗救助服务窗口前,李女士攥着刚到账的医疗救助金凭证,眼眶泛红地将一面印着“倾听民生 为民解忧”的锦旗递到工作人员手中。几乎同一时段,窗口又收到了黄大爷亲笔书写的感谢信,大红的信纸上字里行间满是对医疗救助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

这两份特殊的“礼物”,背后藏着两个家庭的故事。此前,李女士的父亲、黄大爷的儿子先后因重病在外地住院,高额医疗费在异地报销后仍让两个家庭喘不过气。初次到窗口申请医疗救助时,两人既不懂政策,又缺部分住院单据,急得声音都发颤。“您别慌,资料的事我们一起想办法!”窗口工作人员立刻上前安抚,不仅手把手讲解救助流程,还针对两人的情况开启“一对一”帮办服务——怕他们记不住,就把所需材料一条一条写在纸上;担心异地沟通不畅,就主动联系就医医院协调补单;为了尽早让救助金到账,工作人员更是加班加点梳理住院记录、核对费用明细,原本需要多日的审核结算流程,仅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当0.67万元、3.66万元救助金分别打入两个家庭的账户时,压在他们心头的“大山”终于落了地。

这份“急群众之所急”的效率与温度,源于苏仙区医保医疗救助岗位以“重要岗位监督评议”为抓手,对营商环境与民生服务的深度打磨。自岗位评议工作开展以来,苏仙区医保局围绕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痛点,将评议标准转化为服务实效:针对异地就医不能直接救助问题,简化申请材料,把“群众跑多次”变为“数据多跑路”;针对审核时限长的担忧,压缩办理周期,明确“常规业务7个工作日办结”的硬标准;针对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推出“上门帮办”服务,让低保户、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群体享受“一站式”救助服务。

截至目前,苏仙区医保救助岗位已为辖区低保、低边、特困、重度残疾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群体办理救助业务950余人次,累计拨付救助金112.71万元。一面锦旗、一封感谢信,不仅是群众对医保工作的认可,更是苏仙区医保人践行“守护健康底线”承诺的见证。下一步,苏仙区医保局将继续以岗位评议为动力,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医疗救助的“暖阳”照亮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