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绿水青山 地下金山银山
郴州建成绿色矿山89家,数量居全省首位
华声在线11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家璇 张思齐)今天,全国绿色矿山现场交流会在郴州召开。会议透露,郴州以绿色矿山建设为引领,推动矿业从粗放开发向集约高效转型,全市生产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在库绿色矿山达到89家,数量居湖南省首位。地上绿水青山、地下金山银山,郴州成功跻身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面对历史遗留的“小、散、乱”矿山乱象,郴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矿权整合。该市将绿色矿山建设要求深度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与矿产资源专项规划,严格执行矿山总量控制和最低开采规模准入,全市砂石土矿从265家压减至目前的77家,临武三十六湾矿区更以整体整合模式,将5000余家采选企业整合至2家,开创了集约开发的“三十六湾模式”。中国五矿、中国建材等龙头企业的入驻,进一步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苏仙区、桂阳县、永兴县等3个区县获评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聚焦遗留问题狠抓生态修复,郴州近三年累计投入5.86亿元,实施南岭北麓等19个生态修复项目,修复历史遗留矿山4.1万亩。桂阳宝山铅锌银矿入选全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苏仙区金属矿区等3个项目成为省级标杆。通过多部门协同的“双零”执法行动和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郴州构建起“交办—整改—销号”的治理闭环,16家矿山获评国家级绿色矿山,柿竹园、宝山2家矿山被评为国家级矿山公园,实现了“开矿不见矿、采矿不留痕”。
在科技赋能下,郴州矿业瞄准“吃干榨净”目标,突破低品位多金属资源利用、锂矿尾渣高值化利用等技术瓶颈,废水循环利用率超90%,锂矿尾渣利用率超80%,获评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创新“矿业+”模式,盘活资源:新田岭钨矿建成湖南首个“光伏+绿色矿山”项目,年发电超4000万千瓦时;五盖山矿区从铅锌矿废弃地变身避暑胜地,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